近日,慈溪市周巷镇成和果业有限公司的蜜梨基地里一派丰收景象,一棵棵经过矮化的蜜梨树上果实累累,清香多汁的梨儿让炎热的夏日降温不少。果农们或在种植园内采摘,或在包装车间分拣,连日赶工采摘上市。据了解,这个占地300余亩的蜜梨基地选用的正是浙江省农科院园艺研究所育成的早熟蜜梨新品种——“翠玉”,由于果形好、品质优、耐贮藏,它深受市场欢迎。
作为闻名遐迩的“中国黄花梨之乡”,慈溪的黄花梨栽培面积最高曾达5万余亩。但由于熟期偏晚的黄花梨易受台风等灾害性的危害,生产效益波动大,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黄花梨品质的要求也在提高,这一切都迫切需要培育品质更优、成熟期更早的梨品种。
2009年,省农科院园艺所通过与慈溪市周巷镇农业服务总公司合作,实施了“蜜梨品种更新及品质提升技术集成与示范”、“早熟梨科技示范基地建设”等项目,引入了“翠玉”等早熟梨新品种。
据悉,“翠玉”梨既保持了父本“翠冠”果形优美、果肉白细嫩脆、味甜汁多的特点,同时又吸收了母本“西子绿”果皮浅绿、果面光滑、果锈少等特点。在采运方面,“翠玉”更是比“翠冠”梨早熟10天左右;常温下储藏可比一般蜜梨多4—5天,冷藏更可长达几个月。种植和贮运优势非常明显。
“这些梨施的都是有机肥,再加上精心培育,不仅果大皮薄、肉质细嫩,而且甘甜脆口,今年的蜜梨销售形势看好!”慈溪市成和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说起“翠玉”梨,不禁喜上眉梢。
据“翠玉”梨育成专家、省农科院园艺所研究员施泽彬介绍,今年该地“翠玉”梨的最佳采摘期比“翠冠”梨最佳采摘期提前近两周时间,预计亩产可达1000公斤左右。“翠玉”梨个头平均在300克左右,最重可达600余克。和一般蜜梨相比,售价也整整翻了一番,按照每箱10个的规格,可以卖到100元一箱,且市场反馈非常好。
省农科院专家还与当地农技部门一起,积极做好示范与培训,传授日本梨棚整形修剪技术、塑料大棚促成栽培技术及以果实采后机械分级为核心的商品化处理技术,为当地蜜梨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提供了技术支撑。
据了解,目前全省“翠玉”种植面积已达3200余亩,并在梨产区形成1万亩以上的品种与技术辐射区。
邵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