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宁波市北仑区新棉村海敏农场的主人徐海波忙着指挥工人采摘已成熟的甜瓜和丝瓜,而在几个月前,同一栋大棚里,已产出了鲜红的草莓。两年前,徐海波与宁波市农科院合作试验新颖的“立体种植”法,在30余亩大棚里套种高效益的丝瓜、甜瓜与草莓。“依靠立体种植,一亩大棚一年可以产出6万元,可净赚3万元,利润率达到50%。”与徐海波合作的宁波市农科院蔬菜所所长王毓洪表示,这种模式充分利用了土地和大棚的空间,是宁波市目前推广种植模式中亩产值和利润最高的模式之一。
每年9月,徐海波开始种草莓,拉开他忙碌的一个“农业年”。由于管理得当,他的大棚草莓最早11月就可以采摘。等到来年3月,他开始在草莓两侧的空地上种植爬架的丝瓜或苦瓜。4月初,不等草莓完全下市,他就开始套种耐高温的“甬甜7号”甜瓜。
“我采取每种一株甜瓜苗拔去四株草莓苗的办法,取得效益上的平衡。”徐海波说,为了省本,他选择了爬地甜瓜的种植模式。甜瓜刚种下去没多久,到了5月中旬,草莓下市,大棚顶部的丝瓜开始进入采收期。据介绍,丝瓜的采收期长,一直可以收到9月,而晚种的甜瓜,则在6月底7月初上市。徐海波等丝瓜下市后整理田地,修养生息,结束一年的劳作。
如此高密度、高效率地使用土地,获取的回报也很惊人。据徐海波估算,种一季大棚草莓,亩均产值在3万元以上;丝瓜由于采收期很长,亩均产值也有1.5万元;而耐夏季高温的甜瓜则能带来亩均2万元的产值,加起来一亩的年产值可达到6万元,利润至少3万元。
这种高效种植模式能取得成功,离不开良种和农户高超的田间管理技术。徐海波为了掌握高密度种植的窍门,曾两次参加宁波市农科院组织的种植技术培训,而他与宁波市农科院的密切合作,从2011年就开始了,从种植技术到品种的选择,经过不断改良如今才基本成熟。
王毓洪表示,宁波市农科院蔬菜所正在为海敏农场试点的立体种植法申报一个市级农业项目,把高效农业推广到宁波市其他地区。
余方觉 郑成昆
编后:
这是一个人尽其才、地尽其利、物尽其用的农民致富好典型。徐海波运用精耕细作的立体种植技术,借天拓展空间,利用间作套种赢得了时间。由于占尽了“天时”,自然就获得了“地利”。家庭农场主徐海波与他的“立体种植”大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