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岳
黑大豆
黑大豆,又名乌豆。
黑大豆有活血、利水、祛风、解毒的功效,被称为“肾之谷”。可治疗水肿、胀满、风毒、脚气、黄疸浮肿、风痹筋挛、痛肿疮毒等症。黑大豆可解百毒、下热气。将黑大豆用水浸泡,捣成糊状,冲汤调服可解毒,外敷可散痛肿。黑大豆煮熟后食用则利肠,炒熟后食用则通气。黑大豆衣是清凉性滋养强壮药,能养血疏风、有解利尿、明目益精的功效,也可治疗阴虚烦热、盗汗、眩晕、头痛、风痹等症。
黑大豆含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及胡萝卜素、维生素等营养物质。还含有异黄酮——一种植物性雌激素,能有效抑制乳腺癌、前列腺癌和结肠癌,对防治中老年骨质疏松也有帮助。黑大豆蛋白质含量高,有助于长筋骨,并有悦颜面、乌须发、明目、宁心和延年益寿的功效。黑大豆所含15%的油脂中,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可促进人体胆固醇的代谢,降低血脂,可以抑制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氧化速度,有效降低三酸甘油脂的浓度,减少心血管病的威胁。黑大豆的抗氧化能力比大豆强,它可用来煮汤、炖食,且宜熟食而不宜生食,可搭配主粮食用。
马铃薯
马铃薯约在15世纪传入我国,如今已在150个国家种植,成为排在玉米、小麦、水稻之后世界上的第4大作物。又有“丰收之神”、“生长之母”、“第二块面包”的美誉。马铃薯又名土豆、洋芋或山洋芋、山药蛋、爪哇薯等。浙江通常把块茎小而圆的马铃薯称为洋芋艿,块茎大而长的称为洋番薯。马铃薯生育期短、产量高,在春、秋两季种植,可作为“填闲作物”,也是一种较好的蔬菜作物和救荒作物。
马铃薯营养丰富,其块茎含淀粉20%、蛋白质2%-3%、脂肪0.3%,以及各种维生素、柠檬酸等。马铃薯作为主食可加工成馒头和面包,还能制成数百种副食品。马铃薯也是一种受人喜欢的蔬菜,一个人每天吃上半斤(250克),就能产生100多千卡的热量,也够一昼夜所需要的维生素。
马铃薯富含具有植物凝血素的蛋白质,能抑制肿瘤生长;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一个中等大小(140克)的带皮薯块,能够提供人体日常所需维生素C的45%。这一含量与菠菜相当,高于西红柿。维生素C是抗氧化剂,可以消除人体内自由基的代谢产物,所以,食用马铃薯有抗疲劳和抗衰老的功效,并有利于骨骼的形成。
食用马铃薯后易饱腹,是名列前茅的“饱腹感指数”最高的食物,其特点是水分或纤维素含量高,而脂肪含量低,可以作为主食食用。因此,马铃薯也被联合国称之为“隐藏的宝贝”。
中医认为,马铃薯有和胃调中、健脾益气的作用,对胃溃疡、习惯性便秘以及皮肤湿疹等病症有明显改善作用。马铃薯含热量低,含脂肪也低,排毒利尿,是一种理想的减肥食品。马铃薯淀粉粒径大,粘性也大,吸水力强,糊浆透明度高,含膳食纤维1-2克/100克鲜重。美国防癌协会推荐每人每天食用标准是30-40克;欧洲共同体食品科委推荐每人每天食用标准是30克。
值得注意的是,马铃薯在发芽时会产生一种毒素,这种毒素叫龙葵素(又称茄碱),食用后容易引起中毒。因此,不能吃发芽或霉变的马铃薯。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