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这个菜是怎么做出来的?”“厨房里的事,还是眼不见为净!”
作为一名消费者,一方面希望看看厨房菜洗干净了吗、烹饪环境卫生吗;另一方面又觉得眼不见为净,怕看到厨房的卫生状况会坏了胃口。如果把厨房变成“透明”的,暴露在公众的视野之下,是否会好很多?于是,“阳光厨房”应运而生。“阳光厨房”是指餐饮单位使用可视玻璃隔断或视频直播等方式向消费者展示食品制作加工的过程,公示食品安全相关信息,接受公众监督。省食品药品监管局从2013年开始鼓励各地试点建设“阳光厨房”,今年又遴选基础设施条件较好的各类餐饮服务单位和学校食堂先行先创,预计到年底将有2200多家餐饮单位完成“阳光厨房”建设,超过全省大型餐饮单位、学校食堂总数的20%。那么,“阳光厨房”究竟在督促餐饮单位规范操作、保障食品安全方面能发挥多大作用?消费者、餐饮企业等对其评价如何?
大屏幕直播厨房里的事
耿大姐在绍兴的学校食堂界已干了10年,近几年在绍兴市第一中学负责菜品的粗加工。去年秋季开学,耿大姐照常开工,可这个“老革命”遇上了新问题——食堂里多了几个监控探头,这是要做什么?
很快,耿大姐和同事们就体验到了这摄像头的厉害。去年国庆节前一天,也许是因为大家都期盼假期的到来,在细节上有些大意。
“你们洗菜间有点乱,赶紧收拾收拾!”当天中午,整改通知就通过校长、食堂负责人,最后转到了耿大姐手里。原来,不知谁在粗加工区的空地上堆了一些等着清洗的碗盘,这些东西万一污染了干净的蔬菜、肉等就麻烦了。耿大姐赶紧找人来清理。
这下大家明白了,这摄像头是24小时监督食品安全的,它的背后不仅有食堂负责人、校长,还有食品药品监管局、教育局的监管人员。“学校以前也管得很严,装了摄像头之后,有影响的主要都是细节。”耿大姐指着一张拣菜台说,按规定被拣出的残叶烂菜要扔进台子中间的洞里,以前图方便直接扔地上,现在都不敢了。
与耿大姐同样觉得不自在的,还有嘉兴市江南开元大酒店的厨师长周合洪。“就好像多了一双无形的眼睛,盯着你干活,而且还挺‘凶’。”
从去年开始,江南开元大酒店厨房的几大区域都安装了监控探头,一直对准厨房工作人员,实时进行近距离监控。不止这样,画面还被直播到酒店大厅的大屏幕上,让到店的每一位消费者都看到。
在大屏幕上,笔者看到洗菜区、切配区、洗碗区、蒸菜区、烹饪区、海鲜区、爆鱼区7个区域的画面都被清楚地直播出来。“以前忙时,大家偶尔会忘了规矩。”周合洪说,自从有了这几双“眼睛”后,无论是多小的细节他们都会注意,而且操作流程更细致、规范了。
拿着手里的那块抹布,周合洪说,消费者最怕的就是灶台不干净,现在大家从大屏幕上就能看到厨房里擦锅、擦灶台的抹布分得清清楚楚,厨师帽也是牢牢地戴在头上。“‘阳光厨房’对厨师来说不仅是压力,也是动力。”周合洪说。
餐饮企业纷纷“点赞”
“阳光厨房”的实行意味着厨房间越来越“透明”,任何人都能看得见。随着试点成效渐现,这些餐饮企业纷纷为“阳光厨房”“点赞”。
作为杭州市萧山区“阳光厨房”工程的试点单位,钱江渔村不仅将厨房改造成为可视玻璃隔断,还在关键岗位安装了32个电子探头。“我们将探头与安装在大厅的电子屏幕相连接,操作间现场的图像直接传输到大厅,就餐人员能够实时看到,从而接受社会监督。”钱江渔村董事长华娟介绍道。
不仅如此,华娟打开自己的智能手机,还能随时随地在手机上看到厨房里的一举一动。“你看,我只要点击这个软件,选择冷菜房,马上就能看到员工在做什么。”华娟边说边演示。“不少顾客都是冲着我们的‘阳光厨房’来的。”华娟说,“没建之前,我们一个月的营业收入130万元,建了之后,月营业收入反而增长到了150万元。”
同样对“阳光厨房”赞不绝口的,还有湖州市南浔区的荻港渔庄。该渔庄去年就在厨房装上了摄像头。“每天一到办公室,我就打开视频,看厨房是否有什么不规范的操作行为,一旦发生就及时阻止。”渔庄有关负责人说,摄像头解决了厨房管理老大难问题。现在,厨房食物乱堆放的现象没有了,员工一些不规范的小动作也改掉了。
嘉兴市阿强骨头王连锁企业董事长江明强表示,消费者经常担心饭店使用地沟油,菜品放了很多添加剂,海鲜都是死鱼死虾,现在“阳光厨房”给消费者一个直观答案,有利于建立彼此的信任。
消费者期待厨房真正“透明”
消费者又是如何看待“阳光厨房”的呢?
正在宁波状元楼大酒店就餐的詹先生说,以前到酒店吃饭根本不知道后厨情况,加上媒体对食品问题的曝光,有时会担心自己点的菜是不是安全。现在厨房全透明的,还有监控,我们看得很清楚,吃着也就安心了。
家住嘉兴市巴黎都市小区的王帆,是一个地道的“吃货”。“如今,大家越来越注意食品安全了,健康、卫生和美味同等重要。”王帆说,“阳光厨房”可以让消费者把厨房看得明明白白,是知情权的体现,也能对企业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但餐饮企业的食品安全问题,关键还是要看企业自身。
同时,也有消费者提出了疑问:有些餐馆大屏幕上的监控时开时不开,似乎形式大于内容。建立“阳光厨房”当然是好事,不过相应的监管体系也要跟上,这样才能保证厨房真正“透明”。
“阳光厨房”将成提升食品安全“助推器”
“阳光厨房”是要实现从原料清洗、切配、烹饪、餐具消毒全过程“阳光化”,彻底改变餐饮企业后厨“闲人免进”的现状。“这样消费者就能参与餐饮食品安全的监督,同时形成倒逼机制,提高餐饮单位从业人员的自律意识。”省食品药品监管局餐饮服务监管处处长王水荣介绍。
据悉,为扎实推进“阳光厨房”建设,省食品药品监管局今年将其写入《浙江省2014年度食品安全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作为考核地方政府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指标之一。此外,还纳入《浙江省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动态等级评定标准》和《浙江省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单位评定标准》的加分项,联合省教育厅将“阳光厨房”建设纳入“千万学生饮食放心工程”2013-2015年学校食堂餐饮服务安全等级提升计划。省教育厅制定了《浙江省中小学校食堂信息公开暂行办法》,将学校食堂原材料及主要辅料的采购等内容列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政务公开和中小学校校务公开的重要内容。预计到今年年底,全省将有2200多家餐饮单位完成“阳光厨房”的建设。
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副局长陈智慧介绍,目前各地将实施“阳光厨房”工作纳入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内容。下一步,要切实把“阳光厨房”建设这一社会共治载体用好、用活、用出实效,使之真正成为提升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水平的“助推器”。
杨平杰 王 云 冯 怡朱宵峰 王炜丽 赵庆胜
在杭州市萧山区钱江渔村,打开智能手机上安装的软件,能随时随地看到厨房里的一举一动。 张迪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