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法制

流浪乞讨多年,“黑户”老人终于“洗白”了

  8月8日,诸暨老人吴有生接过一张崭新的二代身份证,高兴地说:“有了户口,有了身份证,我就可以办低保,村里也可以安排我住进敬老院,以后再也不用流浪乞讨了。”
  今年6月,一位身材瘦削的老人来到诸暨市公共服务中心公安窗口找自己的户口。老人叫吴有生,今年75岁,是诸暨市暨阳街道东三村人,30岁左右离家,一直杳无音讯,户口已被村里注销,曾经居住的集体房也已被村里卖掉,妻子早已改嫁,女儿自小身患疾病,近况不明。老人说,当年他因故离家后,一直在外流浪,靠乞讨度日。近日,他在浦江一带意外遇见诸暨同乡,这才回到家乡,却发现自己早己成了“黑户”。现在,老人在东三村没有户口、没有房子、没有亲人。
  没有找到户口,老人有些失落。“我现在年纪大了,要饭都要不动了,要是户口在这里,也许还能办低保,以后就不用在外面要饭了。”老人的话听着让人心酸。为了帮助老人,窗口民警一边安慰他,一边与他交谈起来,并得到了一些线索。
  随后,民警主动和东三村村委会联系,向村里咨询老人的信息。在翻阅了村里所有的人口普查资料后,民警终于在第二次人口普查资料中找到了老人的户口资料,确定老人的户口是在1976年因失踪被注销的。另外,民警还到诸暨市档案馆查到了老人结婚登记的档案,并了解到了老人女儿的情况。
  弄清了老人的户口信息后,民警开始张罗老人的落户问题。老人说,自己当年因故离家后,再没有对家庭尽过责任。如今妻子已改嫁,女儿因身体不好没有稳定的工作,自己不愿意再拖累她们。况且她们的户口都已不在东三村,自己老了,想落叶归根。
  于是,民警与村委会商量,在征得东三村村民郦某的同意后,帮老人办齐相关手续、填写申请表,将老人的户口落在了郦某户内,并为老人采集照片、指纹,办理了第二代居民身份证。老人终于结束了40多年的流浪生涯。
谢永莉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