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辉
盛夏时节,走进金昌,浓浓绿意迎面而来,芬芳花香四处飘溢。漫步在如画般的金川公园,徜徉在景色秀美的龙泉景观带,泛舟于波光潋滟的金水湖畔,使人仿佛置身于江南水乡……
地处河西走廊东段的金昌市,缘矿兴企、因企设市,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工矿城市,被誉为中国镍都。然而,金昌因矿而兴,也因矿而痛。因环保欠账多,金昌市2003年和2004年曾两次被列入“全国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十大城市”名单。
面对环境和生存发展的种种问题,金昌市制定了甘肃省第一个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从2006年至今致力于延伸产业链,通过构建资源循环化利用产业体系,建立起从依赖单一资源发展向多产业共生发展转型的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从而使金昌的循环型工业、循环型农业、循环型社会三大体系建设取得了新进展。2011年10月,国家发改委公布了全国60个循环经济典型模式案例,“金昌模式”被确定为全国区域循环经济12个典型案例之一。
如今,金昌已建成了国家级啤酒大麦生产示范区、金川现代循环农业示范园、金川现代畜牧循环产业园、永昌清河现代循环农业产业园、城郊“菜篮子”生产基地、食用菌生产基地“一区三园两基地”,实现了企业(农户)小循环、园区中循环、区域大循环的循环农业发展模式。
不仅如此,金昌还以西部戈壁园林城市建设为目标,高起点规划,推进以节水型园林绿化为重点的生态环境建设,让金昌市顺利进入了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行列,同时也成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
如何将这些成果为生态旅游所用,成为发展生态观光农业的助推器?金昌为此再次出击。
他们按照景区的理念和标准,推进城市规划建设,向大自然要“色”出“彩”,丰富绿化内涵,打造精品景观,发展创意农业,通过规模化、艺术化地种植紫色和金色花系赏花植物,美化城市环境,为城市赋予独特个性。同时,将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和生态园林建设成果转化为宝贵的旅游资源,并运用创意营销策划和旅游开发,不断丰富和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使金昌成为丝绸之路上的旅游新城。
今年春天,金昌启动实施了占地400亩的金川区紫金花卉示范种植基地和金水湖观赏园,已经试验种植了薰衣草、马鞭草、千屈菜等紫色花系和油菜花、向日葵、连翘等黄色花系观赏植物。围绕“紫金家园”特色品牌,金昌通过政府、企业、银行、农户联合集约化经营等方式,在有条件的村社推广薰衣草等芳香植物和向日葵等赏花经济作物的景观化、规模化种植,把公路沿线建成田园花海的车窗景观走廊,与乡村田园风光有机融为一体。充分利用薰衣草的康体美容和食用药用价值,研发香精油等系列产品,开设薰衣草、月季花体验馆,形成集采摘体验、花卉观赏、中草药养生、产品深加工、展销、餐饮服务于一体的旅游产业集聚区。
从完全依赖资源的“单行道”,到向多产业共生发展转变,进而形成循环经济发展的“金昌模式”,其发展轨迹中无一不烙着现代农业的印迹。由此可见,现代农业为金昌的转型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中国镍都尚且如此转型,那么,我省一些工业化、城镇化推进相对较快的经济发达县、市,是否该重新审视一下当地的产业布局,对现代农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补一补农业发展之短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