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平阳居民眼中的户籍改革

  □见习记者 蔡希师
  今年8月11日,平阳县率先打破城镇与农村的壁垒,迈出了户籍改革的第一步。记者日前来到平阳,了解当地居民眼中的户籍改革。
户籍改革及时 解决多年困扰
  现年48岁的潘教利,出生于平阳县九马灯村。十来岁就出门经商的他,经过近30年的拼搏,换来了现在的幸福生活。当记者问他怎么看待这次户籍改革时,他的回答只有7个字:“孩子上学方便了。”话虽短,却饱含了潘教利对两个孩子上学遇到不同境况的感慨。
  潘教利说,由于当年是农村户口,为让大儿子能接受更好的教育,他选择了城里一所教育质量较好的学校,代价是要掏一大笔代培费。“光代培费就花了好几万元,这对农家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负担,但为了孩子,也只能这样。”如今,潘教利的小儿子已经6岁,明年就到了上小学的年龄。正当潘教利以为小儿子读小学还要和大儿子一样择校交代培费时,平阳县户籍改革开始了。户改政策明确:在变为居民户口后,适龄儿童可以申请在户籍所在地施教区就读。“听到这个消息,可把我们一家人高兴坏了,这下总算不用为孩子上学的事情发愁了。”8月11日,平阳县开始办理户口转换,潘教利12日就拿到了新的户口本。“有了这个本子,孩子就可以到现在户籍所在地的学校读书了。”潘教利笑着说道。
确保原有权益 带来改革红利
  鸣山村,是位于平阳县城昆阳镇的一个城边村,村民蔡小勇已在这里生活了近40年。据蔡小勇介绍,在他刚得知自己的农村户口要转成社区居民户口时,还有些疑问和担心:户籍改革后,原先承包的土地是否要被收回?村里分给自家的股份跟红利是否能继续享有?社区户口是否能继续享受农村的生育政策?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够解决的话,是否能够不转换户籍?当时,村里和蔡小勇有同样想法的人不在少数。为了消除村民的疑虑,村里通过各种形式全方位宣传户改政策。“慢慢地,大家都知道这次改革不会涉及土地变更和更改村里股份,也能保留原来的生育政策,这样,大家就容易接受了。”蔡小勇开心地说道。
  记者从村委会主任管朝亮那里了解到,今年,村里将利用土地征用时的留用地,向村民筹资建造商品房,完工后,店面和多余的住宅由村里统一对外出租,获得的收益作为分红发放给村民,按照户籍改革前每个家庭在本村户口的人数计算,一人一股。
  管朝亮介绍,户籍改革后,想进城的农民会逐渐增多,交由村集体管理的土地可能会增加,“随着流转土地的增加,村里会加快发展村集体经济,让村民享受更多的红利。”管朝亮说道。
先期改革完成 完善配套工作
  记者从平阳县公安局户政基础大队副大队长吴庆杰处得知,平阳的户籍改革,从2012年起就着手准备。例如,改革中的失业保险的征缴与待遇、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员类别限制这两项政策,在户改政策实施前就已完成了城乡一体的转变。平阳县教育局在2012年也开始新建学校的考察,合理调整师资力量,确保农村孩子享受到上学便利的改革红利。在正式推行户改前一个月,县公安局用一周时间,对10个乡镇的社区、村干部进行培训,印发了9万册有关户籍改革的宣传手册。
  吴庆杰用“结束也是开始”来概括下步的户改工作。他说,“结束也是开始”,体现了县委、县政府继续深化改革,为农民带来更多改革红利的决心。为了做好城乡救助一体化的准确划分,该县将由民政局牵头,和有关部门统一建立城乡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为低收入家庭救助资源共享提供支持和保障。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