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场因山高路远、条件艰苦,除了部分“林二代”外,很少有年轻人愿意去,即使去了也呆不长。但他是个例外。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城里人,还是一名科班出身的大学生,自1996年8月从学校毕业到林场工作至今,一直坚守了18年,用所学的知识和先进的理念,帮助林场建立了一个又一个标准化高山生产基地,浇灌出一座又一座充满生机的青山。他就是仙居县苗辽林场天顶林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建敏。
仙居县苗辽林场位于仙居南端括苍山脉中段,地处仙居、黄岩、永嘉三县(区)交界处,距仙居县城50公里,平均海拔在800米以上。1973年出生的王建敏,自1996年8月从浙江林学院林学专业毕业到苗辽林场工作后,成了林场里学历最高的年轻人,没多久就成为林场的技术骨干。几年下来,在他的带领下,林场先后营造了千亩竹笋基地,上百亩高山大果锥栗基地,开辟了全新的生物防火林带,培育引进了新的高山绿茶品种,连场部周边那几株多年不结果的梨树也结出了甘甜的梨子。从营林改造、育苗栽种到病虫害防治等,林场人无不佩服他过硬的技术。更难得的是,他没有读书人的书生气,常常跟着林业生产作业队,到各个林业作业点指导作业。晚上或业余时间,王建敏还做起了免费的家电修理工,高山上哪家哪户的电视机、冰箱什么的坏了,都由他免费修理,用不着像原来那样送到城里去,少了很多麻烦。
2001年,苗辽林场经股份制改革,成立了仙居县天顶林业有限公司,王建敏开始担任公司副总经理。在此后的十多年里,他牵头制定了“绿我山林,拒绝污染,有机生产,护我青山”的长远发展方针,全身心地投入到林业生产中去,有时一连两个月呆在山上,甚至在女儿中考的关键时刻,他都抽不出时间下山。十几年来,公司管护的生态公益林从原来的5000多亩增加到1.5万多亩,林场的森林覆盖率由原来的89.5%提高到95.8%,这里的山林更绿了,树木也更茂密了。
与此同时,王建敏立足于林场原有的有机茶园基地,利用高山资源优势,新建设了有机竹笋两用林基地、高山绿色蔬菜基地、高山油茶基地。在他的带领下,公司还承担了“仙居山区竹子、蔬菜、茶叶栽培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建立了“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运行机制,建成了12万亩竹笋、1.5万亩蔬菜生产基地和1.2万亩标准化示范基地,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如今,林场的多种经营产业蓬勃发展,深山里产出的茶叶、锥栗、竹笋、野菜源源不断地走向城市,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每年可为公司带来2000多万元的经济收入。在苗辽林场,每个职工都会说:王建敏最难得,山里留一个有知识、有文化的年轻人太难了,他身上体现的既有老一代林场人的风彩,又有新一代林场人的传承。这就是王建敏,一个痴恋青山,将自己全部心血付于青山的年轻林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