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D2版:浙江林业

责任铸就精彩人生奉献谱写事业辉煌

——记庆元县实验林场高级工程师汪和木

  •   他用满腔的热忱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36年如一日坚守在林场生产第一线;他凭着对林业事业的执着追求,在平凡的岗位上演绎着不平凡的精彩,用辛勤的汗水践行着一名务林人的誓言,为生态庆元美丽画卷谱写出绚丽多彩的新篇章。他就是庆元县实验林场(前身是庆元县营林公司)资产与质量管理科科长、高级工程师汪和木。
      1978年8月,浙江林学院林学系毕业的汪和木,服从组织分配,带着绿色的希冀,来到省林业重点县庆元县,在竹口区林业站营林生产第一线从事林业技术工作,这一干就是6年。刚参加工作那几年,因植树造林任务重、时间紧,连续3年春节,他放弃与老家临安的父母团聚,一心扑在工作岗位上。他爬了一座又一座山,走了一条又一条路,在农村一住就是几个月,凭着一双“铁腿”,几乎踏遍了庆元的山山水水,被同事们誉为山里的“老黄牛”、“活字典”。因为他虚心好学,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仼劳仼怨,锐意创新,从一名普通技术干部成长为林业战线的佼佼者。
      在人的一生中,最能吸引人的力量、最能激发人的热情的是事业。这是汪和木的座右铭。一把尺子,一个本子,有事无事爱往山里跑,这是他留给同事们的最深印象。曾作为项目办技术管理科科长,在每年造林前,汪和木都要实地勘查,参与规划和作业设计;在植树造林过程中,他抓住良种壮苗是造林的基础这一关键,每天天不亮,就和同事们一起挑选一级壮苗,指导林农栽植树苗。从整地、挖穴、栽植、测量、验收到抚育,一天下来,他常累得直不起腰,脚肿得老高,手上扎满了刺,仍乐此不疲。
      秉承、发扬、创新,是汪和木在科技兴林道路上的制胜法宝。他先后执笔用材林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编制杉木大径级材培育示范项目实施方案等,为林场的森林经营和管理打下了坚实基础。他深知靠林场自身力量很难在科研上有更大突破,于是,他又与浙江农林大学、中国林科院亚林所合作,开展关门岙杉木子代测定林的试验,苦槠、浙江柿不同种源试验,光皮桦优树自由授粉家系造林试验,杉木大径材培育抚育间伐后深挖施肥增效试验等。
      如今在庆元县实验林场资产与质量管理科科长岗位上的他,负责着资产管理、质量管理、林地查验、资源评估、重点生态公益林管理等多项职责,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他倍加努力。他摸清了林场的森林资源概况,绘制了森林资源电子版图,利用GIS信息管理系统随时掌握森林资源动态和权属界线等;为林场42419亩重点生态公益林建立了地籍管理信息系统……
      经历了风雨历练的他,已是57周岁的人了,但他从不居功、不卖老,还是和同事们一起坚持奋战在林场生产第一线。远离家乡的他,平时,无法照顾年迈的父母;每逢过年,都是造林的繁忙季节,回家与父母团聚成了一种奢望。甚至在父母临终前都不能及时赶回家,作为长子,他一直心怀愧疚。
      荣誉是他一生赤诚于林业事业发展的最好诠释。工作成绩突出的他,先后荣获中国林学会第六届劲松奖、省速丰商品材基地建设先进个人、省森林资源发展和保护项目先进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汪和木说:“在庆元县实验林场工作确实艰苦,但我所学的知识在工作中得到了很好的施展,我愿意为庆元林业事业贡献毕生力量。”他对林业事业的执着和追求,感动了林场广大干部职工。
    本版稿件由省林业厅提供,本报有删节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