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小平
近年来,庆元县以生态农业为突破口,积极发展绿色产业。至目前,全县“三品”认证面积达13.5万亩,规模化产业基地4.35万亩,探索出一条具有庆元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庆元县委书记杜光旻曾任丽水市农业局局长,对农业发展可谓了如指掌,记者的采访围绕着庆元农业发展“如何定位、如何突破、如何升级”三个话题展开。
优势在生态,出路在生态
发展是硬道理。作为“中国生态环境第一县”的庆元,是在坚持保护的前提下求发展,还是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这两种发展观曾一度让庆元犹豫不决”,杜光旻坦承。2005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指出:庆元变成并保持住全国生态第一名,就是它的政绩。
“这番话仿佛是一语惊醒梦中人,既给庆元的经济社会发展做了准确定位,也给庆元农业发展指明了方向,让我们充分认识到,要把生态优势转为经济优势,核心在于生态优势领先。庆元的优势在生态、出路在生态。”杜光旻说。
近年来,庆元县按照这一定位,紧紧抓住长三角消费需求转型的趋势,坚持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一产、二产、三产深度融合,加快食用菌、笋竹、高山蔬菜、茶叶、油茶、中药材等优势精品主导产业集聚发展,着力打造集绿色生态、特色精品、休闲观光等于一体的农业新格局。“我们发展立体循环农业,实现农业清洁生产;我们依托生态环境优势和特殊高山气候,推进具有区域特色的精致农业发展;我们大力培育菌菇精深加工、现代菌菇贸易、菌菇养生保健等产业,赋予中国香菇城新内涵……”定位清晰,成竹在胸,杜光旻侃侃而谈。
突出两大抓手,寻求产业突破
现代农业发展离不开资本投入,离不开规模经营。“为寻求突破,我们是种好梧桐树,诚引凤凰来。一是大力推进土地流转,为规模经营创造条件;二是招商引资,吸引外来资本投资庆元农业。”杜光旻的阐述形象而生动。
为鼓励农民把土地流转出来,县里“想了很多办法”。杜光旻说,比如反租倒包,将承包到户的土地通过租赁形式集中到集体,进行统一规划和布局,然后将土地的经营权通过市场承包给农业经营大户;出租,农户自愿将全部或部分土地经营权出租给承租方,承租方给出租方固定的收益;转包,将全部或部分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包给第三方,等等。通过几年持续努力,截至今年6月,全县耕地流转面积达6.15万亩,占家庭承包经营面积的42.48%,这在以山地为主的庆元县尤为不易。
为吸引外来资本投资农业,庆元推出了“一对一跟踪”、“局长代办”、“农业项目贷款融资”等举措,出台了《关于农业产业提升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促进农业规模经营实施意见》、《庆元台商投资优惠政策》等一系列优惠政策,以食用菌、笋竹两大产业以及衍生出来的生态科技产业为重点,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
杜光旻介绍说,近3年来,全县先后引进涉农项目16个,合同引进投资21.46亿元,目前实际到位资本6.8亿元。随着资本的强劲注入,一批大项目陆续开建,从而大大优化了庆元农业的发展结构,有效提升了庆元农业的发展层次和产业化水平。
依托“养生庆元”理念,探索转型升级之路
2012年初,杜光旻提出要提炼一句能概括庆元特色、叫得响的话。最终,“寻梦菇乡,养生庆元”得到广泛认可。
杜光旻说,“寻梦菇乡、养生庆元”的发展口号,既展现了“中国生态环境第一县”、“中国香菇城”、“中国廊桥之乡”这三张最具影响力的“金名片”,又确定了以生态环境优势为基础,生态休闲养生旅游产业为方向的发展思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五水共治’重大决策,是加快庆元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契机。”杜光旻说,治水是为了让庆元的天更蓝、水更绿、山更青,创造更加优美的生态环境,进一步坚定了他们发展生态农业的信心。为此,该县制定了《庆元县水环境农业面源污染整治实施方案》,决定进一步加大农业基础投入,加强示范性农业基地建设,提升农业生态化水平,提高科技应用水平,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寻梦菇乡、养生庆元’,本身就蕴含了丰富的农业内涵。生态农业本身就是养生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杜光旻说,通过治水,可以生产更好的优质生态农产品,推动美食庆元建设;可以建设更好的观光农业基地,推动休闲庆元建设。只有生态精品农业全方位、立体式地融入到“养生庆元”产业体系建设当中,“寻梦菇乡、养生庆元”才能立得住、走得出、叫得响,才能真正成为未来庆元发展的又一张金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