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镭
近年来,有机消费的兴起,带动了企业申报有机产品认证的热潮,个别地方甚至提出县域整体发展有机产业的政策导向。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有其内在规律性,一哄而上、盲目发展不可取。对于广大农业生产主体来说,适应中国国情农情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实情,科学认识有机产品,充分了解有机产品的标准和生产要求,认知而选,才是正道。
一、有机产品的基本特征和生产要求
有机产品孕育于有机农业体系。20世纪90年代后,各国政府或机构纷纷颁布有机农业法规或标准。我国有机产品国家标准(GB19630)于2005年1月19日发布,2005年4月1日起正式实施。根据标准,有机产品主要有三个基本特征:原料来源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或天然食品;有机产品生产、加工、流通过程中必须建立严格的生产标准和质量管理体系,强调从土地到餐桌的可追溯性;有机产品必须通过合法的有机农产品认证体系认证。
有机农业是在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有机农业生产标准,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实施一系列可持续发展技术的农业生产体系。单纯不使用农药、化肥只是有机产品生产的必要条件,有机产品生产有四个基本要求:一是需要在严格符合土壤、水质、空气标准的适宜环境条件下进行,有机生产区域和邻近常规生产区域之间视情况设置缓冲带,以防有机区域受到污染。二是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应通过回收、再生和补充土壤有机质和养分来补充因作物收获而从土壤带走的有机质和土壤养分。病虫草害防治应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措施,创造不利于病虫草害孳生和有利于各类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保持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多样化,减少各类病虫草害所造成的损失。三是有机产品转换期的开始时间从提交认证申请之日算起,一般一年生作物不少于2年,多年生作物不少于3年,新开荒的、长期撂荒的、长期按传统农业方式耕种的、多年未使用禁用物质的农田不少于1年,转换期内必须完全按照有机农业的要求进行管理。四是禁止在有机生产体系或有机产品中引入或使用转基因生物及其衍生物。
二、有机产业存在风险
有机产品在带来客观收益之前,都会存在一个艰难的过渡期,广大农业生产主体在选择发展之前都应对其中的风险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和评估:
首先,有机农业新技术应用具有前期投入大、风险大的特点,生产者若因市场和制度等多方面因素减少新技术应用,最终较低的农业科技转化率会使生产者失去通过应用新技术获得高收益的机会。
其次,从常规农业生产转向有机农业生产往往存在2-3年的转换期,转换期内禁用复合肥和杀虫剂会导致减产,生产者收入会大幅度减少,而转换期内又需要大量有机农业生产投入,生产者在面临高成本和高风险时会存在不能得到补偿的危机。
第三,有机农业所需的劳动力投入要比常规农业多,特别表现在循环利用农业废弃物(制作堆肥、施用有机肥等)和除草时的劳动力投入,成本偏高。同时,有机产品的生产、加工、包装、运输等要符合严格的标准,有机认证、管理培训、产品检测、环境监测也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其成本偏高。
现阶段,农业生产主体存在组织化程度低、生产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的问题,在发展有机产品前,要充分考虑到有机产品生产前期的高科技、高投入、高风险,短期的高成本、低产出,长达2-3年过渡期的低收入等不可忽视的障碍,以及有机生产中对生态环境、生产技术的高标准、严要求,做到认知而选,因地制宜,慎重发展。
作者单位: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