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4版:浙江种植业

打出“三三三”组合拳龙湾全力提升杨梅质量

  温州市龙湾区重磅出击,着力在杨梅技术革新、打击违法用药、示范点建设等方面,全力推进杨梅质量提升,擦亮“中国杨梅之乡”金名片,保护瑶溪丁岙杨梅的中国绿色食品A级认证。
打好“三张牌子”,实现金名片“共赢效应”
  一是打好“制度牌”。制定出台《龙湾区提升杨梅特色产业实施方案》,成立以区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的龙湾区提升杨梅特色产业工作领导小组,联合10余家相关职能部门和街道,着力规范用药、重点基地、交易市场、区域品牌和观光园区建设,建成系统完整的检测体系、认证体系、科研体系和管理体系,集中社会力量,推进杨梅特色产业提升。
  二是打好“技术牌”。组织专业合作社、种植户近300余人次参加杨梅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大力推广杨梅矮化和色板、灯光诱杀害虫等绿色防控技术,下发《杨梅无公害生产技术模式图》300余份,已实施杨梅矮化1万余株,建成绿色防控设备100余套。
  三是打好“宣传牌”。建立“三级联动”宣传体系,在杨梅主要产区各入口或显要位置,设置杨梅质量安全宣传栏、电子宣传显示屏22个;街道安排在杨梅主要产区循环播放杨梅质量安全宣传录音55次;各村在村里及山上悬挂宣传横幅60余条。
开展“三大行动”,终结违规用药“多米诺效应”
  一是开展“护梅行动”。积极发动街道、村两委及村老协,建立由60余人组成的专职“护梅队”,在露天杨梅上市前1个月开始,开展为期2个月的“护梅行动”,充分结合农药喷洒时间,在全区杨梅生产基地设置10个检查点,不定期上山巡查,确保不让不合格杨梅流入市场。
  二是开展“清果行动”。区农林部门联合状元街道、瑶溪街道在杨梅产地开展执法检查,签订《杨梅生产与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300余份,发现农户在禁喷期违规使用农药和激素的,坚决予以落果,并加大外来杨梅质量检测。
  三是开展“清剿行动”。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对杨梅生产违禁违规农药经营情况进行检查,违规经营的,吊销农药经营许可证。
建立“三项制度”,凸显杨梅质量“凝聚效应”
  一是建立“黑名单”制度。将杨梅检测情况在全区范围内予以公布,并将该类单位或者个人列入生产不合格杨梅产品黑名单。同时,取消黑名单单位或者个人的杨梅产品“三品一标”资格认证、标准化示范项目、各类资金补助项目的申报资格和交易市场销售资格。
  二是建立“以内管内”制度。以加强产业内部自律为目标,鼓励杨梅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相互监督,通过梅农间技术、资源共享,用药相互监督,以“合作社+梅农”的帮带模式,形成行业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提高,集全行业之力,共同抵制违规用药,推进产业发展。
  三是建立“示范点”制度。对自觉遵守农产品生产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切实履行安全生产承诺,严格按照规程标准生产的规模型杨梅专业合作社或种植大户,通过自荐、属地街道推荐等方式,向区农林部门申报示范点建设。 龙循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