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以色列魏兹曼科学中心免疫与微生物学家Eran Elinav根据一项对大鼠和少数人类志愿者的研究,发现居住在消化道里的细菌也受生物钟的影响。
Eran Elinav与同事对24小时昼夜生活规律的实验室大鼠的排泄物样品中的一些微生物进行了分析,样品在两个24小时的周期内每隔6小时取一次。光线较暗的夜间是大鼠最活跃的时候,这些细菌会忙着消化营养物,修复它们的DNA,并不断增长;而在光线较强的时候,微生物则变为“管家”,比如排毒、感知它们周围的化学物质,生长出鞭毛或“尾巴”帮助微生物运行。
而那些丧失生物钟功能的大鼠肠道细菌无论在数量还是活性上均没有出现相同的波动,并对光线产生相应的应答。这表明,动物自身的生物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体内寄生细菌的生物钟。那些取自生物钟功能丧失的大鼠体内的微生物被植入正常昼夜光照条件下健康的大鼠体内后,一周内这些微生物的生物节律也恢复正常。
(摘自《中国科学报》 冯丽妃/文2014年10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