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多年对陕西周公庙遗址的考古发掘和野外勘察,考古工作者累计已发现西周甲骨1.1万余片,其中发现有刻辞者800多片,可辨识文字达2500多个。这是中国发现周代甲骨文遗址地点中最多的。
周公庙遗址所在地岐山县位于陕西省西部的宝鸡市,是西周王朝的发祥地,从周太王迁岐至周平王东迁的400多年间,岐邑(也称宗州)是周朝的都城所在。都城东迁后,西周王朝的宗庙仍在岐山,仍是王室进行祭祀及从事重大政治活动的场所。周公庙遗址位于岐山县凤凰山南麓,面积达10平方公里,是一处规模宏大、内涵丰富的大型商周时代遗址。
周公庙考古队队长、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种建荣表示,在周公庙遗址考古发掘中,以庙王村出土的卜甲等级最高,卜辞内容与“周公”甚为密切。专家据此判断,这批卜甲的占卜主体是商末周初赫赫有名的周公旦,周公庙遗址作为商周时期的聚落应是周公家族采邑。这对商周历史文化、封建采邑制度等研究意义重大。
(摘自《新快报》 边江 冯国/文 2014年10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