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郑慧玲 通讯员 林雨霞
图为省政协农工党界别组正在参观杭州市厨余垃圾分选减量暨生化利用一期工程。郑慧玲 摄
“你千万别小瞧这台设备,它能日处理餐厨垃圾300公斤,形成有机肥料30公斤。”近日,记者随省政协农工党界别组一行10多人在杭州第十四中学凤起校区参观时看到,一台看上去很普通的餐厨有机废弃物生物处理机,可以把餐厨垃圾转变成有机肥料。“这些有机肥料可用于绿化施肥,有效降低了学校绿化养护成本。”学校党总支副书记章楗介绍,该生物处理机的原理是在槽体内放置由多个单体菌种组合成的复合高效嗜热菌群,依靠菌群自身发酵,并辅助加热使槽体内温度达到60℃至80℃,从而把餐厨垃圾快速降解、转化,再经密封高温雾化快速发酵后,生化成有机肥料。
在杭州大型垃圾填埋场——杭州天子岭循环经济产业园区,记者了解到,这里的全国首个规模化厨房垃圾处理项目每天能将200吨厨房垃圾变废为宝。“目前,杭州市厨余垃圾分选减量暨生化利用一期项目已调试运行。”杭州市环境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海华介绍,餐厨垃圾处理系统以餐厨垃圾为原料,经分选,制浆、高温提炼出粗油脂,粗油脂可作为生产生物柴油的原料,而剩余的浆料继续经固液分离、去除杂质后,进入沼气罐进行厌氧发酵,生产出的沼气可以用于产热或发电。“通过该系统处理后,餐厨垃圾的减量率可达到80%以上。”
一直以来,如何防止餐厨垃圾重回餐桌,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备受社会关注。近年来,我省一直将餐厨废弃物及地沟油收集管理作为食品安全工作的一项重点任务。省食安办多次召开餐厨废弃物管理有关工作协调会,部署全省各地各有关部门做好食用油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注重建立食用油安全监管长效机制。记者获悉,我省餐厨垃圾处理已步入绿色循环,努力从源头上杜绝“地沟油”、“泔水猪”等食品安全问题。
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副局长陈智慧介绍,按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要求,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督促餐饮服务提供者建立餐厨废弃物处置管理制度,要求将餐厨废弃物分类放置、日产日清,建立餐厨废弃物处理台账,并交由经相关部门备案许可的餐厨废弃物收运、处置单位处理。目前,我省共有10个市政府(台州食安办发文)出台餐厨废弃物管理办法,形成了以宁波、嘉兴等市为代表的“政府引导、集中收运、专业处理,市场运作、再生利用”的餐厨废弃物管理有效模式。
然而,当前餐厨垃圾非正规处置现象依然存在,不仅严重污染环境,而且影响食品安全和百姓身体健康。省政府2012年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城镇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15年全面实现餐饮服务业餐厨废弃物分类收运和集中处理,并研究制订《浙江省餐厨废弃物管理办法》。省食品药品监管局下一步将继续加强源头监管,实行餐厨废弃物排放登记制度,建立餐厨废弃物产生单位餐厨废弃物排放、处理信息平台,稳步推进餐厨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处置的市场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