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论坛

加强源头监管,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   □王 平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食品安全的源头和基础。农业部门肩负着保供给、保安全的双重使命,在保证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同时,必须从源头上加强监管,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近年来,台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不断加强,逐步形成了市、县、乡三级监管网络,县、乡两级农产品快速检测室全面建成;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持续向好,2013年农产品综合合格率为98.2%,农业产业健康稳定发展。
      但总体而言,台州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上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为:基层监管检测能力薄弱,国务院调整食品安全管理体制后,农业部门对食用农产品的监管范围扩大、难度加大、要求提高,但目前县、乡两级普遍存在缺人员、缺设备、缺经费等问题;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较多,监管对象难以覆盖区域内所有生产主体,而且监管环节多,涉及生产、储存、保鲜、运输等多个方面;对不法经营者的处罚打击力度不够大;生产主体责任意识不强,少数生产经营者为追求利益最大化,存在滥用添加剂、防腐剂等违法现象;农产品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没有很好衔接,优质优价很难在销售环节得到体现。
      为此,必须以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体系建设为抓手,坚持农产品“产出来”和“管出来”两手硬,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严格执法监管,着力推动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一)强化责任落实。首先,要落实好生产者的主体责任,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各项措施落实到生产、经营、收储的每一个环节。其次,要落实好部门的监管责任,加强日常监管。再次,要落实好乡镇的监管责任,着力推进监管重心、力量配置下移,强化基层监管职责。
      (二)加强体系建设。推进县乡两级监管机构建设,把重点放在乡镇一级。建立健全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检测员、村级协管员队伍,做到机构、人员、经费、装备四到位。加快推进市、县两级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建设,强化农产品质量监管的技术支撑。切实发挥农产品安全快速检测室的作用,县、乡两级农产品快速检测室要开展正常检测,并免费对公众开放。健全畜禽屠宰监管体系,严防私屠乱宰行为。
      (三)推进农业标准化。加快制(修)订安全高效农产品生产、产品质量分等分级等重要地方标准,编制主导产业标准化生产技术规范和标准化生产技术手册。开展标准示范创建,推动“一乡一品”标准化示范乡镇创建。推进肥药双控,大力推广肥药减量增效技术,继续开展绿色防控示范区建设,调整优化农药品种,加强禁限用农药管理,支持推广应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加快发展“三品一标”,稳步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发展。探索运用网络监管平台,以示范性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等主体和“三品一标”生产基地为对象,开展生产过程的全程监管。(四)深入开展农业执法。加强农药、兽药、肥料、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检查,组织春、夏、秋季全市集中执法行动,加大执法巡查力度,始终保持打击制假售假行为的高压态势。围绕重点品种、重点环节、重要时段和重点区域,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治理,严厉打击违规使用禁限用农药、私屠滥宰、屠宰病死动物、注水及非法添加有毒有害物质等违法行为,涉嫌犯罪的及时移交公安部门处理,给违法者形成强大的震慑力。(五)建立市场准入制度。在建立产地准出的基础上,要设置农产品市场准入门槛,实行索证索票,保证每一批次入场农产品都是安全的,杜绝未经检测的不合格的农产品进入市场。以市场准入制度倒逼产地准出制度的推广和落实。(六)加强宣传力度。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媒体,多途径、多层次、多渠道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组织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进基地、进社区等活动。同时,加强应急处置,积极应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舆情等事件,提高公众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认识。
    作者系台州市农业局副局长
      临海市上盘镇把西兰花主要出口地日本的生产标准翻译过来,作为当地出口西兰花生产标准,以“合作社+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实行标准化生产。图为上盘镇西兰花生产基地。 李建伟 摄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