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盐作为百味之祖,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调味剂。然而,吃盐太多,对身体不利。临床数据表明,高盐饮食可使胃癌的发生率提高2-3倍。
据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滨江院区消化内科负责人潘文胜主任医师介绍,长期食用高盐食物易使胃黏膜屏障遭到破坏,胃酸直接腐蚀胃黏膜,导致胃炎、胃溃疡等疾病,也增加了癌变的几率。浙医二院营养科张片红主任医师提醒大家,每日食盐量不宜超过6克,同时要警惕酱油、豆腐乳、榨菜等含钠量较高的食物。
胃癌高发与高盐饮食相关
盐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调料,食物中加了盐才更有滋味。在一份对上海人饮食习惯与胃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中发现,喜欢食用热汤食物及高盐饮食者患胃癌的危险性比一般人群提高了2-3倍,在我国对8省574县的调查也发现,胃癌死亡率与人均食盐消费量呈明显正相关关系。曾对河南省127个县市作过调查分析,居民年平均食盐消费量在7.8千克以上的地区,大都是食管癌、胃癌的高发区,在5千克以下的地区,食管癌、胃癌死亡率也相应偏低。日本人喜欢吃的生鱼片、寿司等虽然看上去清淡,但实际上他们搭配的酱油、酱料,吃的腌菜、咸鱼等都属于高盐食物,因而导致日本的胃癌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浙江省的胃癌发病率也一直很高,在恶性肿瘤发病率中排在第二位。这跟浙江人的高盐饮食习惯息息相关。”潘文胜主任表示,浙江属于沿海地区,像舟山这种海边城市,平时摄入的海鱼较多,且喜食腌制食品,使得市民摄入的盐分过高;而台州、丽水、衢州的市民口味都偏重,喜欢食用盐分较高的食物,这些都直接导致了我省胃癌发生率的偏高。
高盐饮食使胃黏膜屏障遭破坏
为什么高盐饮食会导致胃癌呢?潘主任说,高盐饮食使得胃黏膜屏障遭到破坏,使胃发生广泛性弥漫性充血、水肿、糜烂、溃疡、坏死和出血等一系列病理改变,也就是胃炎和胃溃疡。同时,高盐食物还抑制胃酸分泌,抑制前列腺素E的合成。前列腺素E具有提高胃黏膜抵抗力的作用,如果其合成减少,就使胃黏膜易受各种攻击因子攻击而损伤,发生胃部病变。另外,高盐食物经过一段时间会分解成硝酸盐,它在胃内被还原菌转变为亚硝酸盐,然后与食物中的胺结合成亚硝酸胺,亚硝酸胺是一种公认的致癌物质。
此外,潘主任还提醒大家注意提防幽门螺旋杆菌,幽门螺旋杆菌和高盐饮食经常“狼狈为奸”,碰在一起胃癌的发生率更高。曾在一项研究中,研究者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沙鼠。一组沙鼠接受了常规饮食,另一组再接受高盐饮食。实验结束后,研究者分析了沙鼠的胃组织。高盐饮食组所有沙鼠均发生了癌变,而常规饮食组只有58%的沙鼠发生了癌变。
控盐实质是控钠
“控盐,单从做菜少放盐入手是远远不够的。”张片红说,解决食盐超标问题,实际是解决钠超量的问题。因此要警惕高钠的食物,如酱油、味精、番茄酱、沙茶酱、甜面酱、豆豉,以及榨菜、咸菜、腌肉、腊肉、方便面、火腿,还有奶酷、海产品、豆类、面包等。常见的零食,包括话梅、陈皮、柠檬干、鱿鱼丝、牛肉干、猪肉干等,含钠量也很高。
另外,还有一些隐形的“藏钠大户”。如果蔬汁、茶饮料、麦片、玉米片等,30%混合果蔬饮料中每100毫升含有20毫克的钠、瓶装绿茶中每100毫升中含有13毫克钠,甚至许多蔬菜(如空心菜、豆牙)中,也含有一定钠。
“人一天生理需要的钠是2200毫克,而几乎所有食物里或多或少都含钠。我们每天从天然食物中可以摄取1000毫克左右的钠,相当于3克盐。按照健康标准,这已经达到人均每天吃盐量的一半左右,剩下1200毫克的钠才需要从食盐中来。”换个角度理解,成年人每天摄入3克到5克盐就基本上能满足一天的需要了,不宜超过6克。
6克盐究竟是什么概念?张片红说,刚好是一啤酒瓶盖的量。张主任还教了大家一招减少食盐摄入量的小妙招:在烧菜最后加盐,这样可以让食物中所含的盐分减少三分之一左右。吃菜时尽量不要喝汤,很大一部分食盐都会溶解在汤汁中。还应减少外出就餐的频率,多在家吃饭也是减少盐摄入量的好方法。 王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