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两头乌猪产业转型升级计划全面启动

农业部颁发金华两头乌猪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

  □本报记者 陈鎏琰
  本报讯 金华两头乌猪产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启动会议12月30日在金华举行。农业部畜牧司司长王智才,省农业厅厅长史济锡出席会议并讲话。
  享有“中华熊猫猪”美称的金华两头乌猪有着1600多年的历史,是金华的一张“金名片”。2013年,金华两头乌猪被农业部确定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记者了解到,近年来,金华两头乌猪产业蓬勃兴起,为我省乃至全国地方品种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了示范样板。目前,金华两头乌猪年出栏10万头,生产金华两头乌火腿20万只,连同延伸产业生产总值5亿元,农民增收及带动增收3亿元。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消费观念的转变,人们对高档生态优质猪肉需求越来越大,两头乌猪再次受到各方重视。今年4月,金华市政府出台了《金华两头乌猪产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规划以全产业链建设为重点,全面打造优势产业带产业群。8月份,金华两头乌猪产业转型升级项目被确定为我省第二批农业重大专项,获得5000万元政策扶持。
  史济锡表示,金华两头乌猪是我省为数不多的珍贵遗传物种资源,深受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金华以两头乌猪作为产业转型突破口,使其与文化提升有机结合,进一步提升了规模化、生态化、标准化水平,切入点准,做法很好。
  史济锡还就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提出要求。他要求,用生态文明建设、科技文明建设、信息文明建设和品牌文化建设引领、驱动、推动和提升畜牧业转型升级,树立生态立农、生态优先的理念,依靠农业科技创新,积极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进一步加强农业品牌建设,加快推进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并以此引领带动整个农业“转方式、调结构”。
  会上,农业部为金华市颁发了金华两头乌猪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金华博士工作站也正式挂牌成立。同时,金华市聘请了3名从事地方猪保护、火腿加工及相关研究领域内专家担任金华两头乌猪产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指导专家。8家从事金华两头乌猪保护、科研和市场营销等方面的企业、院校就有关合作事宜签了约。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