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论坛

嘉兴以治水促渔业转型

  □沈建全
  今年来,嘉兴市围绕“五水共治”,以“保生态、保安全、保供给、促增收”为着力点,坚持渔业治水、生态增效,全面实施治水促转型渔业行动计划,以治水转型推动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投资3415万元,完成生态化设施改造8628亩;投资2569万元,完成稻鱼共生轮作27702亩;投资40245万元,划定整治水产禁限养区10133亩;投资183万元,增殖放流鱼苗9085万尾。
  1.明确任务。全市突出以治水促渔业转型这一工作主线,并将稻田养鱼作为稳定粮食生产、促进农民增收的重点工作列入2014年度重点(创新)项目;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生态循环渔业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17年生态渔业建设的目标要求和工作重点;按照“治水促转型”的工作要求,对池塘生态化改造、稻鱼共生轮作、增殖放流、禁限养区域划定和整治等进行落实。
  2.出台政策。海宁、嘉善、海盐等地先后出台拆除温室的政策和方案,整治温室甲鱼养殖重点区,支持禁养限养区的划定和整改。其中,海盐按照“温室必拆,外塘自愿”的整治原则,要求温室甲鱼全部退养,甲鱼温室建筑全部拆除并实行土地复垦。平湖、桐乡分别对稻田养鱼给予政策扶持。南湖今年启动渔民上岸工程,区政府出台了《南湖区专业渔民养老基本生活保障实施意见》,对全区8个专业渔业村(组)、1166个专业渔民实施养老基本生活保障,对2.23万亩外荡水域实施国有渔业水域使用权收回。
  3.整合资金。今年以来,嘉兴市以实施中央鱼类提升项目、现代渔业园区建设、渔技推广体系建设项目为抓手,整合资金,加大对渔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引导业主开展养殖尾水处理设施建设和养殖池塘生态化改造,推广稻田养鳅(鳖、虾)等种养模式。其中,海宁、桐乡申报中央渔业项目(共涉及8个养殖场)2个,秀洲、嘉善申报省级渔业项目3个,用于支持鱼塘生态化改造建设。平湖重点对林埭镇300亩池塘进行生态化设施建设。目前,全市累计投资1641.32万元,建设生态化设施改造基地17个。
  4.示范推广。2014年,嘉兴市围绕治水重点,创新渔业转型方式,引导基础设施好、养殖模式优、水处理技术先进的养殖基地作为洁水治水示范点,建立“养鱼稳粮增收工程”示范基地25个,面积7637亩;依托基层渔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金蓝领”培训等,加强教育培训、示范指导,积极推广种养结合生态模式,重点建设“稻鳅、稻鳖种养结合模式”、藕鳅种养模式、茭白田养泥鳅等试验示范基地6个;对甲鱼外塘和温室养殖尾水水质开展跟踪监测,委托省淡水研究所在全市4个点开展水环境质量监测,及时掌握全市增殖水域水环境质量动态,为水生生物资源增殖放流提供科学依据。各地针对乌鳢、翘嘴红鮊、加州鲈鱼等高密度养殖品种,做好养殖尾水水质检测,找出不同养殖品种的水质污染特征。积极探索开发新型种养结合模式,秀洲区重点攻关“以种为主的养”和“以养为主的种”两大洁水循环种养模式,形成了藕鱼、菱鱼、鱼菜等新型养鱼模式;嘉善开展稻鱼养殖模式,主养沙塘鳢,搭养河蟹、青虾和白鲢;海盐开展甲鱼养殖减量转型,养鳖池减少甲鱼放养量,推广浮盘种植空心菜、菱角,试点鳖池养殖大泥鳅等;海宁试点鱼、鳖塘种植芦苇稻;桐乡继续试点茭白田养泥鳅等。
作者系嘉兴市农经局副局长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