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鎏琰
日前,记者来到兰溪孟塘果蔬专业合作社蔬菜基地,一辆沼液运输车正好来到田头。“蔬菜生产对沼液需求很大,这4吨只够一个200平方米的大棚菜地用,我们一天要运7-8趟才行。”兰溪城西沼液抽排运输服务站站长李桂忠说。看着长势喜人的绿色蔬菜,合作社负责人胡柏良高兴地说:“用沼液施肥,种出来的蔬菜色泽、口感更佳,产量提高10%,价格也高出5%左右。”
“臭气熏天”、“污水横流”,一直让人们对养猪场“敬而远之”。但如今在兰溪,养猪场与种植业纷纷“结亲”,畜禽排泄物经过处理后成了茶场、蔬菜基地等的“香饽饽”,昔日的“污点”变成了如今的“亮点”。
其实早在2013年,兰溪市水亭畲族乡柳家片就被确认为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示范区内三个规模养猪场都实现了污水零排放。这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位于园区内的蓝裕生态养猪场,是一家存栏量近1800头的规模养猪场。该场与在同一示范区的新天地生态水果种植有限公司结对利用沼液,同时将沼气供应给周边农户使用。“我们与‘新天地’合作,将沼液提供给他们作为肥料使用。”蓝裕生态养猪场负责人蓝有富告诉记者。
据了解,沼液作为有机肥,不仅氮磷钾成分齐全,还有“生物农药”的功能。施用沼液的农作物,可以明显减少蚜虫和红蜘蛛的侵害。“从2013年开始,我们300亩水果基地已累计使用沼液近2万吨。使用后产量提高10%左右,种植的葡萄因品质提升,每公斤售价比往年增加了2块钱,每年还省下近10万元的化肥费用。”“新天地”负责人徐志鸿向记者算了一笔账。
据了解,近两年来在“五水共治”、“美丽乡村建设”中,兰溪市一方面坚决关停拆除禁养区内的养猪场;另一方面,科学整治限养区和宜养区内的养猪场,以养猪场排泄物污染治理为重点,突出沼液资源化利用,通过就地消纳和异地配送,引导农牧对接,让规模种植业基地和规模养殖场结成“亲家”,实现互利双赢。目前,全市已完成681家养猪场整治提升,建立9000立方米沼气池,4000立方米干粪池和5000个配套池。
沼液利用的核心是养猪场与种植主体对接,关键是建立沼液异地配送体系和配套设施建设。为此,兰溪市已在城郊、城西和城北建成三个沼液抽排运输社会化服务站,配备有各类沼液运输车30辆,车辆运输总吨位97万吨,年运输能力达20万吨左右。为解决沼液异地运输费用问题,兰溪市政府专门出台《关于加强养猪场排泄物污染治理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沼液异地运输费用每吨30元,按养猪场、沼液使用单位和市财政各承担三分之一”,建立起政府扶持、业主欢迎的沼液异地配送政策机制。到去年底,兰溪全市沼液利用面积达12万亩以上,就地和异地沼液利用量达到70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