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要闻

开创新常态下“三农”改革发展新局面

  □本报记者 俞廷尚 见习记者 蔡希师
  本报讯 全省农村工作会议1月14日在杭州召开。会议强调,各级党委、政府要始终高度重视“三农”工作,认真研判新常态下“三农”发展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新特点、新趋势,把握新机遇,应对新挑战,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坚定不移地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农村建设方式和农民转移、转化方式,努力实现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不断开创我省“三农”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省委副书记、省长李强出席会议并讲话,省委副书记王辉忠主持会议,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程渭山、副省长黄旭明、省政协副主席陈小平出席会议。
  会议充分肯定了过去一年我省“三农”工作所取得的成绩,系统分析了新常态下“三农”发展面临的新特点、新趋势。会议指出,要坚定不移地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从主要追求产量增长和拼资源、拼消耗的粗放经营,尽快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注重提高竞争力、注重农业技术创新、注重可持续发展上来,坚持高效生态农业方向,加快建设绿色农业强省。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就是要坚持富民导向、生态导向、市场导向,必须坚持农民主体、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加大政策扶持、突出绿色发展;切实抓好农业“两区”建设,重点抓产出、绿色发展、整合和建设,使“两区”真正成为浙江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平台。要坚定不移地加快转变农村建设方式,从主要局限于村村通、户户建,尽快转到更加注重整体规划、更加注重优化布局、更加注重古村保护、更加注重历史文化传承上来,深入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加快建设美丽乡村。要按照省委“两美”建设的决策部署,进一步优化村庄布局,积极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积极推进公共服务向农村全面覆盖,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要坚定不移地加快转变农民转移、转化方式,从主要满足于鼓励农民进城务工、外出经商,尽快转到加快培育新型农民、现代市民上来,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收入持续普遍较快增长。要加快农民转移就业,不断提高工资水平,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加强教育培训,加强扶贫帮困工作。
  会议认为,新常态下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最重要的任务是给农民带来更多实惠。要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不断激发“三农”发展活力。要深入推进“三权”改革,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改革,深化“三农”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改革。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领导,增强改革创新意识和法治思维,整合部门资源、完善考评机制、加强队伍建设,推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会议要求,要大力发展“三位一体”农村合作经济,切实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性权利,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要强化经营山水、文化、创意的理念,大力发展生态经济、美丽业态,切实将生态优势转化为致富优势。要创新和完善乡村治理机制,创新治理主体、健全治理功能,发挥法律“定纷止争”的规范作用、道德“春风化雨”的教化作用和自治“入乡随俗”的修复作用,加快构建新型基层治理格局,确保广大农民安居乐业、农村社会安定有序。要发扬“蛮拼”精神、“钉钉子”精神和“一笔写到底”精神,敢于改革、善于改革,推动农村各项改革任务落地生根,推动我省“三农”工作迈上新台阶。
  会议还对2015年的农业农村工作做出具体部署。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