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论坛

如何破解农产品价格“堰塞湖”问题

  ——近10年来,我国逐步建立起了新时期的农产品支持保护体系和调控体系,取消了保护价收购,实施最低收购价格政策和临时收储政策;以关税配额为主,实行一套新的农产品进出口调节制度;储备体系也发生很大变化。“但是这套市场调控体系,也存在一些问题。”国务院参事杜鹰说,这些问题包括政策性收储价格刚性上升,导致国内外差价扩大和进口压力增加。
  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黄季焜表示,近年来,国内外农产品出现很大差价,国内价格高,国外价格低,这就形成了“堰塞湖”。
  如何破解农产品价格“堰塞湖”问题?在杜鹰看来,政策性收储不能承担保收入职能,还影响价格机制发挥作用。所以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是价补分离。价格与补贴分离,通过目标价格实现。
  目标价格,就是与特定农产品的市场价格相挂钩的一种补贴方式,目的是在农产品价格剧烈波动时,通过价差补贴方式补偿种植农户的收益,达到促进农业平稳发展的目的。
  杜鹰认为,在转变调控方式上,推动最低收购价格和临时收储价格向目标价格补贴转变,可以实现价补分离。建立目标价格体系后,把暗含在收储中的补贴剥离出来,交由目标价格去完成,这样农产品价格就可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而另一方面,农民又可以通过目标价格价差补贴的方式,拿到应得的补贴。只要形成上限和下限,在这个区间波动,可以不去干预。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