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光明
《农村信息报》是我最为珍爱的报纸,是我工作生活中的良师益友。
屈指算来,我认识《农村信息报》已经有二十多个年头了。
上世纪80年代末,父亲正担任着村农业主任,工作之余,他偶尔会将《农村信息报》带回家来阅读。那时我们兄妹正上小学,对这份报纸还没有什么兴趣。父亲却将她视若珍宝,如饥似渴地阅读、学知识。父亲经常对我们说,这是一份好报纸,上面有许多新知识新技术,学了就能更好地为社员提供服务了。如今虽然父亲已经不在了,但是他读报时的那番情景,仍深深印在我们的记忆里。
大学毕业后,我也选择了一份农业方面的工作,也很自然地与《农村信息报》交上了朋友。此时再读这份报纸,我才理解了父亲当初言语中的深意,因为《农村信息报》确实对我工作提供了不少帮助。记得刚参加工作那年,我有一次回家,父亲生产队里的一位社员拉住我,说要问我一个问题。原来他地里的黄瓜,近期叶片上出现了一条条曲折蜿蜒的食痕,像被画了地图一样。我根据他描述的症状,想起了刚刚在《农村信息报》上看到的病虫害知识,估计是潜叶蝇为害所致,就将自己的初步判断告诉了他。后来又碰到该社员,他说农资店的技术人员也说是潜叶蝇为害,现在虫害已得到了控制。《农村信息报》真是一位无声的好老师。从此以后,每当有新的《农村信息报》到手,我就会迫不及待地翻开来阅读。当看到实用的农业技术信息、先进典型人物介绍、农业产业发展论述等文章时,我就会小心翼翼地剪下或整张报纸收藏起来,以备在工作中参考使用。
作为《农村信息报》的忠实读者,我也积极参加了报社举办的征集各种想法和建议等活动。如在如何提升报纸质量的建议征集活动中,我提出了加快推进《农村信息报》数字化建设等建议。活动结束不久,《农村信息报》果真很快地推出了电子报。现在我查找资料,只要到网上搜索一下就行了,再也不用在一大叠过期报纸中查找了。电子报真好啊!
在读报学知识的过程中,我也产生了向《农村信息报》投稿的念头,想斗胆一试自己的身手。2009年底,我的业余爱好之作——《闲话农业迷》得以在“七色土”副刊刊出。2010年3月,我关于农民补贴工作的拙作——《种粮补贴应按实种面积发放》一文,经编辑同志精心斧正之后,以读者来信的形式在“三农论坛”版面上刊出。看到自己的作品能在省级报纸上发表,我心中喜不自胜,对《农村信息报》更增添了一份尊敬和感激之情。
时光荏苒,岁月如歌,《农村信息报》从创刊至今,已悄然走过了三十个年头。她从我孩提时的父辈读物,到我工作中的良师益友,给我留下了许多难忘的记忆。我相信,在今后的日子里,《农村信息报》依旧会是我工作生活中的一位不可或缺的良师益友,帮助我不断前行。
(作者系绍兴市越城区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