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曹丽娟
本报讯 2月12日,省供销社首次发布本系统电商支农报告。报告显示,去年,全省供销社系统以搭建网上农产品销售平台和农村经营服务平台为抓手,大力推进传统为农服务模式与新兴电子商务融合发展。截至目前,全省供销社发展各类涉农电子商务企业(合作社)127家,建设各类地方特色馆18个,去年实现电子商务销售额12.5亿元,电商企业和电商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65%和400%。
以特色(产)馆建设为载体,实施网上“供销百馆万店”工程。报告称,2013年初,省供销社围绕打造“浙江网上农产品大市场”目标,启动建设网上“供销百馆万店”工程。至目前,全省供销社系统已在淘宝网、1号店及京东商城三大电商平台建成各类地方特色馆18个,入驻网商近1500家,入驻商品近4000种,并与2000多家合作社和生产企业建立了产销对接关系。
以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为引领,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各地供销社积极引导涉农企业、合作社、农产品经纪人等市场主体介入电商领域,培育出一批成长性好、市场前景广的农产品电商经营和服务主体。至2014年底,全省供销社系统发展农产品电商企业(合作社)110个,茶叶、食用菌、干果、水产等农产品网上销售额达7.6亿元,同比增长347%。
以农村连锁经营网络为基础,打通农村电子商务最后一公里。报告显示,各地供销社利用原有的农村连锁经营网络,积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为农民提供网上代买日用品、代售农产品等服务,有效解决了电商终端薄弱、农民网购网销不方便问题。衢州市及衢江区两级供销社依托基层网点及物流体系牵头建设的“乡村淘”,不仅为农民提供日用消费品代购、农特产品代销等服务,还积极开展物流配送及农村电子商务培训等综合服务,切实发挥供销社网络的“双向流通”功能,扩大了电商在农村的覆盖面。目前,“乡村淘”已建成网点62个,代购物品包裹1.2万余个,实现交易额100多万元。
以农资经营服务转型为契机,建设“智慧农资”服务平台。省供销社下属浙江农资集团于2013年启动全省“智慧农资”服务平台建设。“智慧农资”包括在线庄稼医院、在线农技培训、在线示范推广、市场信息发布、网上农资商城、物流配送、农资质量追溯等7个子平台,目前已建成4个子平台,并开发出手机客户端应用软件“益农宝”,农民通过“益农宝”可以随时随地享受农技专家咨询、农技知识传授、病虫害防治等在线服务。“益农宝”运行以来,已解答各类问题7000多个,成为农民信得过的“农资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