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鎏琰
本报讯 2月13日,京杭运河(浙江段)“河长制”工作座谈会在杭州举行。副省长黄旭明参加会议并讲话。
2014年是我省“五水共治”全面铺开的第一年,也是我省全面实施“河长制”的第一年。这一年,京杭运河(浙江段)“河长制”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从水质检测情况看,2014年第四季度比2013年同期明显好转,2014年第四季度7个省控断面和8个交接断面均未检测出劣Ⅴ类水质;从水质污染浓度来看,2014年12月与2013年同期相比,主要污染物浓度都有不同程度下降;从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情况看,2014年京杭运河(浙江段)流经的杭州、嘉兴、湖州三个市的河道治理目标任务为完成10类重点项目209个,实际完成281个,完成率达到134.4%。
会议指出,一年来运河(浙江段)水环境治理能取得这样的成果,主要是做到了坚持“河长”治水、坚持联动治水、坚持倒逼治水。当前,运河(浙江段)“河长制”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全年总体水质情况不容乐观、生活污水和航运污染治理任务依然繁重、协同联动机制仍需强化。
会议要求,要发扬“蛮拼精神”,继续抓好2015年运河(浙江段)“河长制”各项工作。要抓紧编制年度治理方案,2015年总的目标是运河(浙江段)水质要在2014年基础上继续稳步改善,争取消灭垃圾河、黑河和臭河;要统筹抓好重点环节治理,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继续推动和巩固“清三河”工作及其成果,开展船舶污染专项治理,深化工业污染治理,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加强监测监管能力建设;要不断完善治水工作机制,省级各部门要加强协调,切实解决当前运河(浙江段)“河长制”工作推进中存在的一些困难和问题,完善“河长”治水机制,落实奖惩措施,完善上下游协同机制,确立多元共治的治水理念,完善工作会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