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鄞州区农村常住居民2014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6682元,同比增长11.0%,高于城镇居民1.6个百分点。农民是如何实现增收的?增收路上又面临什么困难?近日,笔者采访了3户国家统计局鄞州调查队确定的样本家庭。
赚钱门路多,家中无闲人
咸祥镇球东村王兆南今年45岁,初中毕业后一直在经商或办厂。2013年,他开始投身农业,承包了30亩养殖塘,养了梭子蟹、白虾、蛏子、基围虾等。当年净收入有七八万元。“去年养的梭子蟹、蛏子还没有出售,全部算起来2014年的收入有10万元左右。”王兆南说。
去年5月,他育蟹苗,除了用于自己养殖外还对外出售,净利润有3.5万元。“梭子蟹马上就起捕了,亩产量估计40公斤左右,希望在春节前卖个好价钱。”王兆南说,近段时间,他每天都有白虾出售,总的算起来收入不错。
蛏子要到今年清明节前后才能出售,现在产量、价格还是个未知数。前年养的蛏子去年销售净收入有5万元。
王兆南的爱人在镇上一家毛衣厂上班,一年净收入有4万元。唯一的女儿正在杭州上大学,一家日子过得蛮滋润。
横街镇半山村的黄焦明今年63岁,是个小包工头,从事造桥、修路、驳坎等,去年净收入有5万元。妻子李雪静养了20只鸡和20只鸭子,每公斤鸡蛋卖50元,鸭蛋30元,还供不应求,想买都需要提前预订。
他家种了两亩水稻,还种了些芹菜、萝卜、芋艿等蔬菜,自己吃不完能拿到菜场上去卖。此外,还有两间房子出租,月租金有400多元。
再加上养老金,夫妻俩去年净收入在10万元左右。而且,两个女儿都已出嫁,日子过得蛮惬意。
如今,他家各类电器一应俱全,生活质量不比城市里差。李雪静指着身上的外套说:“这件衣服800元,是女儿买的,要是在十年之前,穿这么贵的衣服,想也不敢想。”
石碶街道西杨村63岁的杨国定,是位种了几十年田的老农民。他承包了8亩农田,种一茬蔺草,一茬晚稻。去年,每亩蔺草净收入就有3650元。平时自己一个人在管理,忙时让妻子帮忙。
他说,自己养老金每个月有1069元,妻子去年5月起养老金增加至每月1425元。妻子每年12月到次年3月都会到附近一家制席厂做工,每个月收入有1700多元。
紧抓市场行情,希望今年再增收
掌握农产品市场行情的波动是农户们的短板。王兆南告诉笔者,去年国庆节,他原本打算基围虾能在节假日里卖个好价钱,结果那几天市场涌入了很多外地货源,基围虾价格不升反降。令他没想到的是,黄金周一过,基围虾价格每公斤上涨了40元,如果晚几天出售,收入还能增加一些,“今年得好好关注一下市场行情,把收入再涨涨。”
种植蔺草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去年蔺草每亩收入有3650元,前年只有2000多元,蔺草的价格波动大,往往是一年高一年低。”杨国定说,去年11月,他又种了蔺草,目前已有30多厘米高,希望今年能风调雨顺,有个好收成。
张文胜 张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