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是传统农闲时节,然而往年这时候,临安市种植大户张小珍便为育苗忙开了,“今年省力多了,打算全部向育苗中心买。”
张小珍说,每年6月10日到6月底的这20天里,设施栽培蔬菜刚刚下市,露天栽培蔬菜还没成熟,在这空档上市的蔬菜能卖个好价钿。“如果清明后再播种,就来不及了。早点育苗,到4月下旬把大苗移到田里,刚好赶上淡季空档。”
但育苗毕竟是个技术活,临安市农技中心高级农艺师王高林介绍,豆类、瓜类的育苗相对容易,茄果类就难了,他说:“苗好五成收。‘一个坑几颗籽,发不发苗看天意’的老办法,不仅影响了产量,还在上市时间上失去了主动权。”
为了给当地农户提供育苗环节的技术支撑,蔬菜集约化育苗中心落户该市清凉峰镇九都村。育苗中心负责人王林平告诉笔者,这里不但有价值20多万的精量播种流水线,还有催芽室、育苗床、智能化玻璃温室等,可以说是“智慧”育苗。
在育苗床上,第一批茄子苗已经从土里钻出头。此时,显示育苗床内温度为25度、湿度为60%。“现在这样的温湿度刚刚好,等苗长大一些,湿度就要调低点。”王林平说这批苗刚进棚15天,这个季节即使温室育苗也要两三个月,到三月下旬即可移栽到大棚里种植。“自己育苗虽然更便宜,但是麻烦,成活率和出苗率也没有老王的好。”不少蔬菜大户反映,现在山地蔬菜的产业链已经不止是生产、加工、销售这几个环节了,在老王这里,育苗也成了产业链的重要一环。“育苗中心可不仅仅是卖苗,这里作为一个固定服务场所,还要形成一支农技服务队伍,承担带活一区产业的责任。”王高林说,良种、良法等技术要通过这个平台推广出去,同时把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向基地延伸。 孙梦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