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要闻

乡村新变化 文化润新春

  □本报记者 张佳妍
  春节长假,我和爱人如同千千万万的春运大军一样,归心似箭。一路颠簸,只为回家。
  爱人的老家在平阳县腾蛟镇。腊月廿九,在回平阳的途中,许久没有回家的爱人激动地告诉我,在杭州打拼的这几年,努力让自己跟上大城市快节奏的生活步调,遇上偶尔的假期,常会想念记忆里奶奶那炒粉干独特的味道。
  为了让我这个杭州媳妇感受不一样的景色,腊月三十一大早,爱人便带我重游他记忆中儿时的乐园。“地方还是这个地方,但多年过去了,好多地方还是跟记忆里的不一样了。”爱人边走边说,“这是苏步青的故居,这里高高的围墙,空荡荡的院子,几间破旧的老房子以及粗到可以让小孩子们荡秋千的老树藤,是我和小伙伴最喜欢玩的地方。”
  而如今的故居,院子里是修剪整齐的草坪,蜿蜒几条青砖小路。三间老房子改成的陈列室,陈列着苏老的手稿以及老人生前珍贵的照片,讲述他“平步青云”的一生。故居不远处,新建了腾蛟镇文化中心。途中,我们俩时不时遇上村里的老人。听老人讲,文化中心内还设有卧牛学堂,不定期地会有国学方面的老师来授课。文化大礼堂也建于此,每年的八月初七,是腾蛟一年一度庙会的日子,剧团便会来此唱戏。每每此时,礼堂总是格外热闹,镇上爱看戏的老人们让台下座无虚席。
  文化中心与故居之间早前那杂乱无章、毫无特色可言的小街道,经重新修缮,已成为亭子古街。沿街是游客可以参与的民俗手工坊,如陶艺、锦织等,颇有江南古镇的意味。
  沿马路下行,便是镇里最具文化气息的山——卧牛山。山上有两个景点:棋王碑林、仰霁亭。“我小的时候,这里还又脏又乱,随处可见人们丢弃的废旧酒瓶,旧报纸。”同样来参观碑林的村民林先生如是说。扩建后的碑林,正中央是百岁棋王谢侠逊跟周恩来总理在战火中下的那盘残局(后命名为“共抒国难”),四周立了各式棋局,有名曰“出奇制胜”,有名曰“抗战到底”,有名曰“迂回破敌”,如此尔尔,吸引过往的游客驻足思考,彼此争论,倒成了一道别样的风景。
  仰霁亭是在清代御赐真净庵原址上修建的纪念南宋爱国诗人林景熙的仿宋亭阁建筑。亭中立有大理石诗碑,碑上刻有林景熙先生的诗作《冬青花》。仰霁亭前新修了一个小型景观水池,亭子后面便是老先生的墓地。爱人说,从前此地荒草丛生,现今池中鱼儿嬉戏,山间花鸟相映成趣,与彼时已不可同日而语了。
  走出步履匆匆的都市水泥森林,感受第二家乡带给我的宁静祥和的文化园氛围,这个春节,别有一番韵味。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