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回访

10

亩铁皮石斛重获“新生”的故事

——

  —
建德农民邵贤辉防治

虫害的故事
□本报记者 姚力丹
“还好有《农村信息报》,我的铁皮石斛才能获得重生啊。”说这话的人是建德市农民邵贤辉。今年50多岁的邵贤辉2007年在建德市下涯镇马目村选择了一块10多亩的地,建起了钢架大棚,并从浙江大学引进铁皮石斛小苗开始种植,而他和农村信息报的故事也要从这10多亩铁皮石斛说起。
  2012年9月的某一天,邵贤辉突然发现多个大棚内的铁皮石斛开始东倒西歪,基质表层也像是被松过土一样,凹凸不平。刚开始邵贤辉以为是基质发酵所致,没有在意。可后来情况越来越严重,不少铁皮石斛的根茎都断了,于是他掀起基质查看结果,大吃一惊,发现基质里面竟然躲藏着五六条胖乎乎、像蚕宝宝一样的白色独角仙幼虫,于是他急忙对其余10多个大棚逐一检查,发现几乎所有基质下面都躲藏着独角仙幼虫。“独角仙幼虫很可怕,不仅数量很多,而且都是晚上爬出来,抓也抓不完。”邵贤辉回忆说,当时不少铁皮石斛根茎都被独角仙幼虫咬断,受害鲜草多达10多公近。为此,邵贤辉向浙江大学及建德市有关部门的多名专家求助,但一时找不出科学的防治方法。
  邵贤辉向本报反映后,我们对他的情况进行了报道。让人欣喜的是,报道刊出不到半个月,就有不少热心读者和专家前来“支招”:仙居县横溪镇的一位农资经营户建议用油茶籽饼拌基质,防治独角仙等虫害;建德市森防站高级工程师建议在种植时将传统的钢架式栽培改成床架式栽培,将木屑基质改成树皮基质;省中药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建议除了人工捕捉独角仙虫外,还可以用低毒有机磷杀虫剂辛硫磷喷洒基质;省农业厅的专家则建议先采收成熟铁皮石斛,然后在重新种植前先对基质进行高温杀菌,在大棚周围撒一圈生石灰,以驱避周围害虫。
  “真没想到报道一出有这么多人为我出谋划策。”邵贤辉告诉记者,从《农村信息报》上看到专家们的建议后,2013年5月中旬,他将基地的铁皮石斛全部重新种植,并将原来的木屑基质换成了松木皮基质,还在大棚周围建立了防虫网,撒上了生石灰。“从目前的效果看还是不错的,铁皮石斛幼苗长势都很好,没有发现独角仙幼虫。”邵贤辉高兴地告诉记者,因为是重新种植,去年成熟的铁皮石斛是母株,产量很低,预计今年的亩产量可以恢复到1000公斤左右。
  邵贤辉告诉记者,自从《农村信息报》帮助自己解决了独角仙幼虫的困扰后,自己就订了《农村信息报》,现在每期必看,最喜欢看里面的科技新闻和产业新闻。“这对我学习了解新品种、新技术很有帮助。现在我种植的铁皮石斛品种‘圣兰8号’是从浙江大学引进的,它是鲜食铁皮石斛最好的品种之一,苗粗壮,口感好,渣极少,价格也很高,每公斤能卖到1600多元,还在华东林权交易所上市交易。”邵贤辉说,现在他对未来的创业充满了自信。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