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是第20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主题是“你我共同参与,依法防控结核——发现、治疗并治愈每一位患者”。大多数人都觉得,“结核病”已经是一个很遥远的记忆了,只在小时候接种“卡介苗”的时候,听说过它的名字。其实,结核病现在不仅依然常见,而且危险。对肺结核,世界卫生组织是这么描述的:它是继艾滋病毒/艾滋病之后,在全世界由单一传染性病原体引起的最大杀手。有关资料显示,我国有活动性肺结核病人500万人,每年约有13万人死于结核病,死亡平均年龄为55.2岁。
那么,我省结核病发病情况如何?哪些人容易得结核病,又该如何开展科学防控?日前,浙江省疾控中心公布我省结核病防治情况,省结核病诊疗中心、杭州市疾控中心的结核病专家们给大家提了防范建议。
【数据】
浙江每年登记新发结核病例近3万例
浙江省肺结核的年报告发病人数持续下降,从2010年的35671人下降到了 2014年的 29717人;2009年至2014年,我省累计发现耐多药肺结核与官方耐药患者1184例,完成规范治疗患者的治疗成功率达63.3%。“回顾过去五年,和老百姓关系密切的一个变化,就是检测速度大大提高。”省疾控中心结核病预防控制所所长王晓萌说,五年前,他们在工作中发现结核病的纳入治疗率不是很高,追究原因后发现大约有12%的患者已经死亡了,因为当时一名患者从怀疑到最后确诊需要90天时间,延误了治疗时机,“目前,检测时间已经缩短到了3天,使疾病早发现早治疗有了可能。”
监测显示,我省每年登记新发结核病病例数约有3万人,估算全省每年新发耐多药结核病患者为2000例,患者以农民、工人等为主,其中流动人口比例高达40%。如何进一步提升发现诊断能力和完善保障救助机制,是我省未来防控工作的重点。“我们初步估算,平均一名耐多药结核病患者的治疗费用为5.5万元,目前我省采取多种形式帮助解决治疗费用,比如将一些药物纳入医保范围,实施医疗救助等方式,降低患者的医疗支出。”浙江省卫生计生委疾控处相关负责人表示。
【症状】
反复咳嗽要高度重视
杭州市疾控中心结核病防治所所长吴琍敏主任医师说,结核病感染风险最高的是青壮年,发病最多的是老年人群。这两类人群都应特别重视结核病的防治。杭州市红会医院结核病科的专家们发现,群居生活加上缺乏运动的缘故,现在患结核病的大学生也变得越来越多。
小王住在集体宿舍,反复咳嗽也没当回事,以为是感冒,没有及时到医院看病,也没有戴口罩,自己到药店配了些止咳药吃。后来发现咯血才到医院检查,最后被诊断为肺结核。从出现症状到确诊为传染性肺结核间隔长达6个多月,他住的集体宿舍中除他之外,其余3人也陆续发病。
还有一位大伯,反复咳嗽1年,一直以为是抽烟引起的咳嗽。后来症状加重,医院检查后发现是肺结核,而且是耐多药肺结核。大伯的妻子和两个子女先后也被查出耐多药结核病,每个人都需要2年的疗程,一家四口共要花检查和治疗费约20万元。
吴医师说,一个未治疗或未规范治疗的肺结核病病人在一年之中,可以感染10至15个人。每20个病人中至少有1个是耐多药结核病,耐多药病人病程长,会传播更多的人,将耐药菌传给其他人,就会产生新的耐多药病人。耐多药结核病疗程需2年,费用是一般结核病人的100倍。
【提醒】
春暖花开是结核病高发时期
肺结核是呼吸道慢性传染病,可以通过飞沫在人际间传播,易在不通风的人群聚集场所传播,易在家庭,同室工作、学习,同宿舍的人群中聚集发病,一家几口人发病、一个宿舍多人发病的情况并不鲜见。在开窗通风少的室内或空调房间里,当患有肺结核的人咳嗽、打喷嚏或吐痰时,就会把结核菌喷到空气中,人们只需要吸入少数几个这类细菌就会被感染。
人说话时,可产生170个左右飞沫,飘扬1米远;人在咳嗽时,可排出460个左右飞沫;人在打喷嚏时,喷出的飞沫最多可达1万个以上,最远可喷出9米远。当空气中弥漫了含结核杆菌的飞沫时,一般的口罩是无法保护健康人的,只有N95口罩才能将病菌拒之门外。但是,如果患者戴上口罩,只要一般的口罩,就可以阻止飞沫产生,从而避免周围健康人被传染。若手边没有口罩,咳嗽或打喷嚏的时候用纸巾捂住口鼻,也可以起到类似效果。
吴医师提醒,结核病并未远离我们,春暖花开是结核病高发时期。我们应倡导咳嗽讲文明,咳嗽用纸巾捂住口鼻,咳嗽戴口罩,室内经常通风。如果出现久咳、咳痰或咯血,应尽快到医院检查。结核病病人尽量避免去公共场所,一定要遵医嘱用药,及早发现、治疗并治愈。 本报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