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论坛

培育壮大家庭农场推进现代农业集聚发展

  □陈道平 童荣兵
  培育发展家庭农场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基础环节,也是现代农业建设的重点内容,更是促进农业转型升级的有效抓手。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发展家庭农场的重要性,建立和完善家庭农场培育机制,努力探索新型发展模式,有效开展示范性家庭农场评定和表彰工作,积极营造支持家庭农场发展的良好氛围和政策环境。
  科学制定发展规划,推进家庭农场持续发展。要按照科技示范型家庭农场、种养复合型家庭农场、生态休闲型家庭农场等发展类型,合理布局粮油、蔬菜、水果、花卉苗木、中药材、水产等各类家庭农场,形成错位发展,力争通过若干年努力,使得家庭农场数量增加、档次提升、效益提高。对于家庭农场个体而言,政府部门要引导农场主们做好家庭农场前期论证,包括当地的基础设施、土壤、水质情况,以及对产业发展方向、市场前景等做一个预判,减少投资的盲目性。
  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努力破解家庭农场融资难题。各地在制定落实强农惠农、土地流转、项目建设、人才培训等方面政策时应对家庭农场给予倾斜。在金融创新方面,尽快制订出台金融支持家庭农场发展的实施意见,积极探索建立市级农业设施评估机构,通过农信担保公司这一平台,开通资产评估抵押贷款,让家庭农场像小型企业一样,能通过抵押登记确权的农机具和流转土地(附属设施)等农场资产进行融资,以盘活家庭农场现有资产,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在农业经营保险模式创新上,设立农业灾害风险基金等,降低家庭农场种粮风险,增加种粮收益。
  促进农村土地流转,鼓励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经营。要尽快出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实施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流转流程。在政策扶持方面,要加大以奖代补、贷款贴息、项目支持力度,扶持家庭农场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发展。在流转服务上,要为供求双方提供法律咨询、供求登记、信息发布、中介协调、纠纷调处等服务,为土地流转搭建沟通和交易平台,解决农户和农场主的后顾之忧。在土地纠纷处理上,要成立家庭农场承包仲裁委员会,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纠纷的调解机制等。还要及时做好农民社保工作,解决离土农民的后顾之忧,积极有序地推进农村土地流转。
  探索农产品营销模式,构建现代流通链,破解农产品卖难。要加快农产品配送展示中心建设,搭建家庭农场直销展示平台,探索“配送中心+家庭农场”的营销方式,提升家庭农场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创新构建电商销售联盟,鼓励支持家庭农场开设配送公司,开展农市对接、农超对接、农企对接,不断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另外,有必要成立相关家庭农场协会,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技术支撑、信息咨询、农资采购、产品销售、形象展示等多方面的作用,强化家庭农场之间的互助与服务。
  强化软硬件基础建设,不断提升家庭农场生产经营能力。在强化家庭农场发展规划的基础上,把水利建设作为家庭农场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和重点任务,通过完善水利配套设施,强化农场排泄防洪功能,全面提升家庭农场防汛抗旱减灾的综合能力。同时,推广应用先进农机装备和生产技术,发展标准化设施农业,不断提高家庭农场的综合生产能力,让家庭农场成为农业新技术和新产品的汇集地。在家庭农场人才培养方面,要突出抓好农场主的综合素质和家庭农场的经营管理水平提升工程,一方面通过加强对家庭农场经营主体的培训,着力培养一批有文化、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场主;另一方面积极普及农业、畜牧、农机、林业以及网络信息技术教育,大力提高家庭农场成员的文化素质、技术素质。
  加强完善家庭农场监管体制建设,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要推行家庭农场动态管理,对不同规模的家庭农场实行分级管理,其中示范性家庭农场每年评定一次,考核不合格的,取消其示范性家庭农场称号;考核优秀的增补为示范性家庭农场。政府部门要引导农场主主动融入当地家庭农场协会,实现资金、农资、机械、技术、人力等资源优势互补,切实解决农场主盲目购置农机造成资源浪费的问题。要进一步加大家庭农场农产品质量的检测力度,并通过专门的信息发布渠道,公告检测结果,让市民知晓家庭农场农产品的质量情况,引导消费。同时,政府要对家庭农场采购的农药残留检测设备进行适当补助,确保不合格农产品不出家庭农场。
  第一作者系台州市政协委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