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版:文摘

农业部提出农业面源污染解决方案

  农业部近日下发《关于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提出形成全链条、全过程、全要素的农业面源污染解决方案,力争到2020年农业面源污染加剧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实现“一控两减三基本”的目标,即控制农业用水总量和农业水环境污染,化肥、农药减量使用,畜禽粪污、农膜、农作物秸秆基本得到资源化利用、综合循环再利用和无害化处理,促进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生态“三位一体”协同发展。“一控”主要体现在农业用水量方面。农业部提出要把农田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5,同时,要加强农田设施建设,包括管网建设,减少灌溉水在输运过程中的消耗。
  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表示,面源污染要解决的重点问题首先是化肥和农药污染问题。化肥方面,现在化肥使用量总体比较高且利用率低,尤其是果树、蔬菜方面的问题相当突出。农药方面,现在农药使用量约32万吨,农药利用率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目标是要控制在30万吨。
  畜禽粪污是农业面源污染的一个最大来源。我国年出栏生猪约7亿头,而且规模化养殖增速较快,比重已达40%。张桃林认为,规模化养殖之后,畜禽粪污如处置得好,可以提高利用效率,但如果处置不当或者配套设施跟不上,甚至可能会产生环境污染事件。
  农作物秸秆问题也是比较突出的农业环境问题,农业部提出把秸秆的综合利用率从现在的76%提高到85%左右。张桃林介绍,对秸秆进行有效综合利用,包括发展肥料、秸秆还田、饲料化、燃料化等利用,已积累了比较成功的经验。
  我国农膜使用量是250万吨,其中地膜140万吨。但大量地膜残留在土壤里,既影响土壤的结构,又易引发动物误食中毒事件。张桃林建议今后要对症下药,通过经济激励、政策支持,促进农民更多使用合乎标准的材料;加强收储网络体系建设,农膜收储的技术、机械、工艺等要跟上。
(据人民网 乔金亮/文 2015年4月14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