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拉磨、牛耕田、辘轳浇地……一些早期农村生产生活的场景活灵活现,打铁、补锅、编席、木弓弹棉花等,一些如今难以见到的传统手工艺流程也跃然纸上。这是河北省隆尧县东良乡陈庄村年过七旬的陈书奇,以自己居住的村庄和生活为样本,耗时近40年手绘的约70米长的《农村生活图》,记录了从1945年至今70年的农村生产生活巨变,以及风俗历史的演变。“变化最大的是结婚嫁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四大件是梳妆盒、穿衣镜、针线盒、茶壶茶碗,八十年代变成了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九十年代是电视机、洗衣机、摩托车、沙发组合柜,到了21世纪变成彩电、电脑、楼房、轿车。”陈书奇说,这反映了老百姓生活水平的不断进步。
陈书奇说,从解放前到新中国成立,再到现在农村生活的巨大变化,让他有了画画记录这些变化的想法。30多岁时,陈书奇决心把老百姓的生活变化“画”下来。他买了100张纸,裁成30厘米宽的长条,把之前的画作一一誊录上去,再把每个长条粘接到一块,组成一幅长长的画卷,如今已形成了一幅约70米长卷“巨作”。
“希望后人能够通过这一幕幕的生活生产场景,看到过去的生活模样,能够忆苦思甜,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陈书奇说。
(据新华网 曹国厂/文 2015年3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