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近日出台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供销合作社将可在农业生产服务、农产品流通、合作金融等领域伸展改革拳脚,不仅可以采取大田托管、代耕代种、股份合作、以销定产等多种方式,为农民和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农资供应、配方施肥、农机作业、统防统治、收储加工等系列化服务,而且可将供销合作社农产品市场建设纳入全国农产品市场发展规划,还可设立融资租赁公司、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与地方财政共同出资设立担保公司。
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党组副书记、理事会副主任李春生认为,此轮改革的重点和亮点有三个方面:一是突出了为农服务;二是突出了合作经济的属性,供销社和其他一般的经济组织不一样,既要坚持与一般经济组织共有的普遍的经济属性,还要坚持内在的特有的属性,就是合作经济组织属性;三是突出了市场化的改革方向,即用市场的办法、经济的办法推进工作。
“网上供销”成新常态
《决定》提出,要顺应商业模式和消费方式深刻变革的新趋势,加快发展供销合作社电子商务,形成网上交易、仓储物流、终端配送一体化经营,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网上供销”或将成为供销社的运营新常态。
浙江是全国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试点省之一。如今,在之江大地,“供”与“销”这项供销社的老业务正在“改头换面”,寻求与电子商务的紧密结合。
省供销合作社党委书记、理事会主任马柏伟说,我省供销社系统一方面与淘宝、1号店等第三方平台合作推出农产品和其他特色产品的网上交易,另一方面积极打造电子商务平台,鼓励“农”字号企业线上开店。
位于金华市区陶朱路上的金华市农展馆,一年半前,这里还是一片闲置的场地,如今,这片两万多平方米的场馆装修一新。金华市供销社在这里牵头创立了金华农产品电子商务产业园,去年销售额达2亿元。
由宁波供销农产品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负责运营的淘宝“特色中国·宁波馆”,自去年9月16日上线运营以来,销售额已突破5000万元,其中海鲜销量突破19万单,带动了一批传统渔企、渔民在淘宝开店。
就在各方在互联网上搏杀的时候,省供销社下属的浙江兴合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已经开始了抢占手机移动互联网市场的计划。“美美挑食”是兴合公司做的一款美食类在线交易和导购平台。“目前移动端平台空间很大,还没有哪个商家具有绝对优势,而智能手机越来越普及,对这个市场的争夺必须先下手为强。目前,‘美美挑食’已经成为行业最大的零食类在线交易平台。”兴合电商首席运营官方献礼说。“《决定》为供销社综合改革指明了方向,从具体层面看,电子商务实质上是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对我们来说也是发展新型流通业态、提升经营管理水平的重大机遇,只要我们发挥实体网络的优势,加快创新转型,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我们同样能够赢得竞争的优势。”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党组成员、理事会副主任邹天敬日前表示。
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部长叶兴庆看来,随着“三农”事业的推进,供销社更应结合新兴产业的发展契机,整合资源、优化配置,发挥自身优势,寻求高效途径对接市场,其中流通业态上的改革是重要内容。
不让农村金融“贫血”
《决定》提出:“稳步开展农村合作金融服务”。长期以来,农村金融“供血”不足、农户贷款难问题突出。在深化综合改革的道路上,我省供销社系统在农村金融创新中也进行了不少探索。
今年春播开始时,永嘉县枫林镇农民林水强手头有点紧,购买农资的资金不足。但林水强并不着急,他刚刚申请了无抵押互助贷款,马上就能拿到。
以前,由于农田、农房不能做贷款抵押,资金不足、贷款难长期困扰着广大农户,制约着农业的转型发展。
2012年9月,永嘉县供销合作社建立全省第一家由“农合联”举办的农村资金互助会,以农业专业合作社会员自愿注资“资金池”互助的形式,实现会员无抵押互助贷款。截至目前,全县有7家农村资金互助会开业,累计投放互助金125笔1211万元。
目前,永嘉县资金互助会主要实行两种互助模式:一是由互助会直接放贷;二是将筹集的入会资金存入农信担保公司为会员贷款提供担保服务,农信担保公司依托县农合行按不少于存款的3-5倍的规模为会员定向发放贷款。互助会成立后,在成员间调剂资金余缺、缓解资金紧张,让资金转起来,被村民们形象地称为“草根银行”。
虽然目前供销社在金融创新上取得了明显效果,但依然面临一些问题。对此,专家建议,要加快顶层设计,在制度框架内明确资金互助会的法律地位和权利义务;同时,要协调有关部门,在同等条件下支持农村资金互助会等优先接入征信系统,提高风险防范能力。“这次出台的综合改革决定不但允许供销合作社创办中小型银行试点,而且鼓励供销合作社做小额信贷、融资租赁、信用担保等工作。供销社将更加重视信用合作领域的改革创新,让合作金融在服务‘三农’中发挥更大作用。”李春生说。
家门口的供销社回来了
数十年来,尽管经历过几度沉浮,但供销社从未停止改革的脚步,努力发挥自身独特的优势和作用。
早在2000年,绍兴市上虞区供销社的改制工作正一步一步推进。因为资产优质,职工难以割舍对供销社深厚的感情,上虞区供销社由此保留了大量的资产、人员和经营网点。这成为日后创业、重生之本。
通过盘活资产,上虞区供销社改造传统网点,建立了百货、市场、医药、油品、连锁超市、农产品、农资供应、电子商务、金融服务等12大主要经济板块和1041个经营服务网点,以多元的发展方向打造为农服务的综合平台,去年实现经营收入106.1亿元。
供销社在推进综合改革、服务“三农”过程中,找到了自身发展的突破口,与农民携手再出发。在上虞驿亭杨梅村,村民应胜利在网上卖起了胜利合作社生产的杨梅。但是应胜利不知道如何给网页放图片、规范页面设置,甚至连价格都是随便一定,几乎没有销量。后来,他找到了上虞区供销社下属的绍兴大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帮他定产品价格、设计网页、更新产品信息。经过一番”打扮”,应胜利的网上销售做得风生水起。
随着服务“三农”的深入推进,供销社和农民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负责人表示,扎实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需要奋力开拓一条促进农民合作与联合的宽广道路。许多农民显然已经感受到了这样的变化,他们感叹:家门口的供销社又回来了!
本报记者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