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小平
前不久发布的2014年度浙江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报告显示,在全省县(市、区)中,泰顺是年际进步最快的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使后发优势进一步显现。作为全省生态高地,泰顺县如何进一步发挥生态优势,促进经济社会绿色赶超发展?记者就此专访了泰顺县县长董旭斌。
董旭斌说,泰顺县是国家生态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优势就是生态。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道,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5月25日至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调研时提出了全面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要求。今年,省委、省政府明确,对包括泰顺在内的26个县不再考核GDP,转而考核生态保护、居民增收等指标。这些都为泰顺的绿色赶超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近年来,虽然泰顺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但经济总量仍偏小、人均收入水平仍偏低,全省全面小康社会评价指标体系24项指标仅14项达标,绿色赶超发展仍面临严峻挑战。
董旭斌介绍道,近年来,泰顺县深入实施“生态立县、绿色崛起”战略,推进生态文明协调可持续发展。2013年,泰顺成为国家生态县,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国家级生态乡镇全覆盖,相继列入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省重点生态功能区小城市培育试点等。
与此同时,现代农业快速发展。泰顺以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创建等为载体,以农业“两区”建设为抓手,大力开展农业招商引资,借助工商企业的管理理念,嫁接改造传统农业。同时,大力培育茶叶、高山蔬菜、中药材、水果等特色产业,打响生态有机品牌。目前,全县已培育健康农产品示范基地13个,通过“三品一标”认证的农产品84个,认证基地面积14万多亩;全县农产品合格率达98%,成为温州市唯一的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示范县。
董旭斌表示,泰顺将以推进生产规模化、产品标准化、营销品牌化、经济生态化为导向,进一步优化农业经济结构,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业、生态循环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建立生态高效、功能融合、资源循环、集约经营的特色农业产业体系。具体来说,主要是抓好以下几方面:一是深化农业“两区”建设。完善“大型农业企业+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加快推进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和科技特派员创业孵化园建设,建设一批特色农产品基地和上规模、上档次的观光农园、特色农庄、休闲农场,提升休闲观光农业。二是加强体制机制创新。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培育和完善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面,推进资源要素向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主体集聚。三是坚持品牌发展战略。加强“三杯香”等农业公共品牌的宣传和维护,着力打造“生态、优质、健康”的区域品牌、产业品牌和品牌企业。四是加强智慧农业建设。加快农业基地和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信息化、智能化终端建设,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依托电子商务发展,培育一批集生产仓储、加工包装、运输销售于一体的农业龙头企业,引领泰顺农业“触电上网”,加快发展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