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曹丽娟
一说到云和,人们就会想到那里梯田的优美景色。去年,云和梯田入选2014年中国美丽田园。云和在将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上取得了哪些成效?今后将如何进一步做好生态这篇文章?近日,记者就此采访了云和县县长叶旭勇。
记者:目前,云和发展生态农业特别是生态休闲农业的总体情况如何?
叶旭勇:云和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县,有着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全县工业规模小,且主导产业以木制玩具为主,没有重污染企业;全县森林覆盖率达80.8%,分别高于全国、浙江省、丽水市60.44、20.3和1.01个百分点。近年来,云和立足生态优势,发展生态农业,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云和雪梨、茶叶、黑木耳、中药材四大产业初具规模,成为农业的主导产业。全县有省级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25个,认证面积达6.41万亩。与此同时,凭借生态环境优势,抓住“山水童话乡村”建设的机遇,大力发展休闲旅游业,创建了云和梯田景区、云和湖仙宫景区两个国家4A级景区。依托这两个景区,云和农家乐(民宿)得到快速发展。今年一季度,全县农家乐(民宿)累计接待游客28.3万人次,同比增长35.6%;直接营业收入1378万元,同比增长37.5%。
记者:今年省里对包括云和在内的26个县取消了GDP考核,转为考核生态保护、居民增收等。在这个背景下,云和在发展生态农业的理念上有哪些变化?
叶旭勇:取消GDP考核后,云和把重点放在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上,致力于把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把山水风光优势转化为农业精品优势,坚持打生态牌,走特色路,努力培育一批生态农产品精品与生态休闲养生产品,走出一条具有云和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一是在量上寻空间。首先是走出去,充分发挥云和雪梨、山兰牌黑木耳等品牌优势,鼓励县内企业走出去,做大总量;其次是请进来,高度重视农业招商引资,加快农业加工园区建设,吸引更多企业入驻云和;再次是扩市场,鼓励有能力的农业企业和合作社通过在外建市场、直销点等形式,加快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不断拓宽农产品营销渠道。二是在质上求提升。通过多种载体,大力宣传云和的生态优势、生态产业和生态农产品,打响品牌、用好品牌、保护好品牌。三是接二连三促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工业化步伐,对具有一定地方特色和区域品牌影响力的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附加值。凭借生态优势,借助美丽乡村风景线打造,拓展农业的生态涵养、观光旅游、文化传承和就业增收等功能。
记者:今年省农业厅出台了《关于推进淳安等26县加快发展高效生态特色精品农业的若干意见》,云和制定了哪些相应政策措施?
叶旭勇:一直以来,云和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生态农业发展,早在2009年,云和就出台了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若干政策,对品牌和基地建设、农家乐发展等给予扶持;2013年,云和又出台了加快推进生态农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大对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产业基地建设与循环经济发展的扶持力度。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完善有关政策,明确重点,理清思路,加快发展高效生态特色精品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