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姚力丹
本报讯 地处莫干山下的德清县莫干山镇劳岭村村民黄姗经营的民宿“康家寨”近日开张。黄姗说,这幢400平方米的民宿是她家祖居。看到不少村民靠发展民宿致富,她和丈夫辞工后回村创业。
现在,这个小山村已有民宿38家,去年接待中外游客8万多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800万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正在劳岭成为现实。“山下一张床,赛过城里一套房。如今,每户农户平均年房租收入就有6万元。”村党总支书记贾小平告诉记者。
劳岭村的民宿产业是在村党总支的带领下发展起来的。“我刚上任时,村里穷得叮当响,压力特别大。”贾小平说,为了发展经济,2007年,村党总支引进南非客商建成了首个民宿。凭借莫干山的秀丽风景和幽静的生活环境,这里很快成了都市人亲近自然的首选。民宿发展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村民纷纷仿效,收入也逐年增加。
随着民宿产业的兴起,村内原有的基础设施已满足不了发展的需要,环境压力也越来越大。如何科学规划、提高民宿的服务质量,做大做强民宿产业?村党总支多次召集党员、村民代表商讨对策,邀请县有关部门人员为村民授课,介绍民宿产业发展模式和要求。针对村里党员干部服务民宿发展的能力有待提升的实际,村党总支以远程教育、班子学习会等为平台,组织村两委成员和村民小组长学习相关法规政策,了解办事程序,提高服务能力。“我们通过建设服务型党组织、提高党员服务经济的能力来推动民宿产业发展。”贾小平告诉记者,为改善劳岭村发展环境,村党总支和村委会班子成员结合“为民服务清单”要求,领办停车场、拓宽道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组织村里党员干部带头做好环境卫生管理、治水等工作。村党总支还建立了包片全程联系制度和矛盾调处机制,对村里的民宿实行全程“保姆式”跟踪服务。仅去年一年,就解决民宿发展中遇到的问题17个,化解矛盾6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