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平
近日,金华市委书记徐加爱向全市领导干部推荐了宗鑫凯先生的《不要在最好的位置上睡觉》一文,我认真拜读。文中“对党员干部来说,撑起一把务实为民的雨伞,就能书写一片经久不衰的美丽,而这也会让伞下的人更美丽。这是人生的哲理,更是庄重的责任”等论述,让我肃然起敬、思绪万千,让我深刻体会到作为新任农业局长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任务艰巨。
金华是传统的农业大市,历来是我省主要的产粮区和果蔬及畜禽产品生产基地,形成了优质粮油、生猪和肉制品、奶牛乳品、水果蔬菜、中药材、食用菌、茶叶、花卉苗木八大主导产业。2014年,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223.85亿元,同比增长1.7%;农业增加值141.96亿元,增长1.8%,增速居全省第六;全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8544元,增长11.3%,增幅居全省第一。但同时,金华在农业发展中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比如:农业产出与投入比相对较低,经营主体法人化水平不高,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不足等。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新形势下,加快金华现代农业发展要有新作为。
(一)明方向,编制农业“十三五”规划
美丽乡村建设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重要战略决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农业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美丽乡村建设最美丽的产业支撑。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就必须有明确的努力方向。当前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带领全系统干部职工,科学、准确地编制好“十三五”规划。一是通过召开专题会,统一思想认识,初步拟定未来5年金华市农业发展的方向,并确定9个相关的调研课题。二是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局每个班子成员牵头负责其中一个调研课题,6月底前形成调研报告。三是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关注金华农业发展的意见,梳理吸收有益建议。四是由农业局规划编制小组汇总形成初稿,“三上三下”后形成送审稿。
(二)强队伍,造就一支强农惠农富农的生力军
一是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全国组织工作会议提出的“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标准带好班子,作好表率。二是不断巩固扩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切实开展好金华市农业局“严管理增效能”教育实践活动。活动与促进全年重点工作落实紧密结合,重点抓好五项专题活动的落实,明确具体举措、任务要求、牵头领导、责任单位等,努力把金华市农业局的干部队伍建设成为农服务、干净干事、奋力争先的生力军。三是完善管人办事的规矩。修订制度,启动创建全省农业系统依法行政示范单位活动,进一步开展“流程再造”工作,强化年度考核,“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提升工作效能。
(三)抓重点,夯起更坚实的农业基础
必须深刻领会中央、省、市的各项决策部署精神,与金华市农业工作实际结合,突出重点抓好落实。一是抓好粮食生产工作,在保证现有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旱粮生产潜力。二是深化农业“两区”建设,丰富“两区”建设生态内涵、循环主题和信息化元素,着力把“两区”建成稳粮增效、生态循环、质量安全、智慧农业和改革创新的示范区、先行区。三是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大职业农民、农业领军人才等培养力度,继续鼓励大学毕业生从事现代农业创业,加快培育家庭农场、合作农场,着力培育与农户联系紧密、规范运作、带动力强的联合社,扶持年销售额超亿元的龙头企业。四是结合“五水共治”,抓好畜牧业污染整治,对保留的畜禽养殖场实现整体改造提升,配套消纳耕地。五是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探索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六是深入实施农机化促进工程,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深化农机农(牧)艺融合示范区建设,加快农业领域“机器换人”步伐。
(四)破难点,提升农业工作水平
今年,金华市农业局“克难攻坚”任务繁重。金华市石门农垦场开发建设的1080套棚户区改造项目要按照市政府“2015年5月1日开工建设、2016年5月1日主体结顶、2017年5月1日交付使用”的要求,倒排时间,挂图对标作战;立项3年因多种原因未动工的金华市现代农业科技区域创新中心(一期)项目年底要完成建设;全市村经济合作社股份制改革今年要基本完成;占全省近三分之一的5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污染治理任务要全面完成等等,需要寻找突破点、逐个逐项破解。要做到这些,需要凝心聚力、奋发进取。
《不要在最好的位置上睡觉》让人自省、催人奋进。
作者系金华市农业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