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消费

浙江工商与阿里巴巴联合打假

  •   □本报记者 郑慧玲 通讯员 何颖 沈雁
      日前,省工商局与阿里巴巴集团签署《联合打假合作协议》,双方共同建立打击互联网领域侵权假冒违法行为协作处理、案件协查、数据信息共享等协作机制,线上线下协同作战,利用大数据打假。省工商局还将出台20条举措支持阿里巴巴健康快速发展,其中计划培养一批网店类驰名、著名商标企业。
    工商向淘宝派驻维权联络室双方计划利用大数据联合打假
      截至4月底,浙江网络零售额达1720.8亿元,同比增长34.7%;居民网络消费额达904.55亿元,同比增长26.86%。蓬勃发展的网络消费市场,也让不少假货浑水摸鱼,混迹其中。
      据介绍,协议签署后,省工商局将指导阿里巴巴集团知识产权保护团队开展工作,完善案件线索协查和及时反馈制度。工商部门、阿里巴巴将运用大数据,对社会反映强烈、消费者投诉集中的网络虚假宣传、销售假冒伪劣商品、合同欺诈等网络经营违法行为开展专项整治。其中,针对网络售假案件多点、跨区、隐蔽等特点,双方将建立省内网络案件协查移送制度,并由省工商局协调省外案件。除了12315消费维权服务站、消费维权联络站外,工商部门将向淘宝派驻联络室,指导阿里系网络交易平台消费维权工作流程,建立消费快速处理机制,完善消费赔付金制度督促网络经营主体履行“七日无理由退换货”等规定。工商部门将开展网络交易商品质量检测,及时发布网络交易商品质量监测报告及网络消费预警信息。
      据悉,阿里巴巴目前拥有一套基于互联网的大数据打假模式。阿里巴巴安全技术人员从发退货、登陆IP、商品文字、图片描述、交易、消费者评价、维权,权利人投诉等16个维度和特征的数据中分析剥离出涉假信息,售假者的行为就会被追踪,变得无处可藏。
      今年,运用工商部门和阿里巴巴集团的大数据,浙江工商将对侵犯知识产权、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网络传销等网络经营违法行为开展专项整治。
    优质电商将成重点培养对象网店有望获评驰名著名商标
      在省工商局推出的20条具体举措中,除了推出便利化的商事登记制度(政府对市场进行管理的制度手段)、助推阿里系平台内小微企业发展外,此次重点将构建网络诚信经营体系。
      为此,省工商局将扩大信息数据公开,指导阿里巴巴完善信用体系建设。其中,计划以企业信息公示系统为载体,建设开放式市场信息公示平台,为阿里巴巴提供省内企业信用信息查询服务,依法向阿里巴巴公开所需的浙江省驰名、著名商标和浙江省工商企业信用AAA级“守合同重信用”单位基本信息。同时,省工商局支持阿里巴巴对平台内网络经营者的工商登记数据进行身份审核认证,为网络经营者加贴营业执照标识提供便利。今后,这些网络经营者信用中,将增加披露工商(市场监管)部门的监管信息。一些优质电商企业,还将被列为浙江省信用管理示范企业的重点培养对象。
      工商部门还计划建立一批驰名著名商标培育库,培育一批网店类驰名著名商标企业,对网络经营品牌申报驰名著名商标的,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保护他们注册商标专用权、企业名称权等权利。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