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产业

好产品卖出好价钿

“丽水山耕”开启全新营销模式

  从树上摘下鲜果,经分级,再辅以纸、水果网、缓冲垫,按2.5公斤一箱的规格包装好,以150至250元不等的价格,销往长三角。连日来,丽水市莲都区塔下枇杷基地里,“丽水山耕”介入后的全新营销模式颠覆了果农的传统思维,也刷新了塔下白枇杷的销售价格。
  “今年价格翻了一番,每公斤卖到60元。”62岁的果农刘祖平已种了六七年白枇杷,虽然枇杷价格年年见涨,但像今年这样一下翻了一番的价格,他连想都不敢想。
  “这就是营销与销售的区别。”“丽水山耕”区域公用品牌运营机构——丽水市农发公司副总经理刘志龙表示,通过目前已使用“丽水山耕”品牌的45个农产品来看,均不同程度体现溢价销售,提高了农民收入。
  提篮贩卖、坐等收购,是农产品销售的主渠道,即使有些能力强的进入商超,也难以体现溢价销售。
  通过“丽水山耕”品牌化运营之后,从农产品的产前规划、产中耕种养殖及产后销售的各个环节,融入品牌化运营理念。搭建沟通体验通道,打造生产者、经销商和消费者的良好关系,再以协商定价的模式,推进品牌公平溢价,使生产者、经销商实现利益共享。
  缙云麻鸭,是丽水较具知名度的优质农产品之一。通过“丽水山耕”品牌化运营,依托温州品牌代理商,原来价格为每只60元左右的鸭子在温州卖出了每只118元,溢价近50%。
  龙泉高山小黄牛的牛脚圈,之前属于冷门产品。截至去年9月,养殖企业积压了9吨库存。通过2014年杭州食材品鉴会活动上的一道“红焖牛脚圈”一炮而红,9吨库存销售一空,为养殖企业带来50余万元的收入。“如今,‘酒香也怕巷子深’,我们要做的就是如何‘把好酒推到鼻子的有效嗅程之内’。”刘志龙说,今年3月,“丽水山耕”杭州社区体验中心开业品鉴会上,开展了食材拍卖活动,结果一只深山土鸡被拍到2000元。“我的大米通过‘丽水山耕’运作,2.5万公斤大米以每公斤18元的高价售罄。”丽水百味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小方感慨道,政府推动的品牌高端、高可信度,比企业自己零敲碎打强多了,原本头疼的销售如今简单省事了。 吴建军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