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要闻

买的鱼是哪里养的,何时上市的……拿手机扫一下就知道

诸暨水产养殖建立二维码追溯制度

  □本报记者 徐碧芳 通讯员 楼敏俊
  本报讯 这几天,在诸暨东湖菜场卖水产品的郑元军很开心,他从科均家庭农场进的白鱼虽然价格贵点,但卖得特别好。因为这些白鱼不仅有无公害农产品激光防伪标志,还有二维码“身份证”,顾客只要拿出手机扫一扫他给的二维码,立马就知道这条鱼出自哪个养殖场等信息。
  记者日前来到位于诸暨市枫桥镇洄村的科均家庭农场。在一筐筐刚捕起来的白鱼中,记者发现,每条鱼的尾部都挂着无公害农产品激光防伪标志,在装鱼的外包装上还贴有二维码。农场主人石科均告诉记者,这个二维码是由浙江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中心提供的,里面包涵了产品名称、产品标志、上市时间、生产单位、联系方式、配送单位、追溯码等,只要拿手机扫一下这个二维码,这些信息就一目了然。
  养了13年鱼的石科均说,虽然他养的白鱼已取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但仍有一些经销商对鱼的质量安全不放心。于是,从去年开始,他在诸暨市农业局的指导下建立了二维码追溯制度。“二维码追溯制度的建立,不仅为消费者提供了保障,也对我们养殖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必须在环境好、没有污染的水域里养殖,并通过有益菌生物制剂来调节水质;其次是使用的饲料必须是正规厂家生产的,必须用无公害的药物来防治鱼病发生。不然,一旦出现质量安全问题,一追溯,我们养殖户的信誉就受影响了。”
  建立二维码追溯制度后,石科均养殖的白鱼量价齐升,“以前每天销量在200公斤左右,现在可达300公斤,价格也从原来的每公斤36元提升到40元。”石科均说,以前他养殖的白鱼主要销往周边县市,现在杭州也有客商从他这里进货了。
  据了解,目前,诸暨市8家大型水产品养殖专业合作社中已有3家建立了农产品二维码追溯制度,另有5家企业今年也将实行这一制度。这些大型养殖场的养殖品种有龟鳖、白鱼、黄颡鱼、鲈鱼、泥鳅等,养殖面积达2200亩。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