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种业

今年我省早稻生产基本实现主导品种全覆盖

  •   □本报记者 葛勇进 文/摄
      本报讯 近日,记者从全省早稻新品种现场观摩会上获悉,经多年的努力,我省早稻生产新品种推广又上新台阶,今年我省早稻生产实现主导品种全覆盖,品种结构全面优化,有力助推了早稻单产的进一步提高,从源头上筑牢粮食安全生产的保障线。
      7月14日,来自各市种子管理部门的20多位代表,考察了嵊州良种场示范种植的“嘉育938”、“温926”、“中早39”、“中嘉早17”等一批省级早稻主导品种和新品种的田间表现和高产示范方。尽管今年早稻生产期间遭遇持续低温多雨寡照的不利天气和台风“灿鸿”的影响,但示范方里的早稻长势依然喜人,丰收在望。据农技人员介绍,示范种植的早稻平均亩产普遍达580公斤以上,高产田块超680公斤。
      省种子管理总站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我省发布了“中早39”、“中嘉早17”、“金早47”等3个早稻主导品种,和“甬籼15”、“金早09”2个宁波、绍兴、金华等地的区域性早稻主导品种。据统计,今年我省早稻主导品种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中早39”、“中嘉早17”、“金早47”等全省性早稻主导品种种植面积达90%以上,比上年又有上升;加上宁波、金华等地种植的区域性早稻主导品种,我省早稻生产基本实现主导品种全覆盖。其中种植面积最大的是“中早39”。该品种凭借高产、高结实率和突出的抗病性、抗倒性等优势,在早稻生产中脱颖而出,在我省种植面积超50万亩,跃居全省早稻种植的“第一品种”。
      目前全省早稻已进入乳熟期,部分地区早稻已成熟收割。
    图为与会代表在考察早稻新品种田间长势。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