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源头发力护“舌尖安全”

——余杭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掠影

  □本报记者 俞圣威
  从杭州市余杭区的“梦想小镇”再往西驱车大约20分钟,便来到养殖“西湖之春”甲鱼的浙江上升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记者在这里看到,郁郁葱葱的植物环绕甲鱼塘,白鹭在四周展翅飞翔,甲鱼在水中栖憩游弋。“把甲鱼塘打造成小西湖,让‘西湖之春’这个品牌名副其实。”公司总经理杨长根道出了他的梦想。“让来余杭实地看过的人都知道,我们这里养的鱼、种的菜是安全的,这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余杭区农业局局长丁少华说。
保护水源
  水是生命之源,水若不好,农产品质量安全从何谈起?
  水乡余杭,河网密布,东苕溪、大运河穿境而过,这里曾是杭州著名的鸭子养殖地区。“最多时,全区一年要出栏1000多万羽鸭子。由于大部分是低、小、散的养殖户,没有经过处理的养殖废水直接排入河道,污染了环境。”区畜牧兽医局局长沈生泉说。
  为保护水质,还江河一泓清流,余杭区结合畜牧业的转型升级,从2013年5月开始在全区范围实行畜禽减量禁养,至2014年初,余杭在全省率先完成污染型畜禽禁养工作,关停了一批地处禁养区限养区的畜禽养殖场,拆除养殖棚舍65.64万平方米;对予以保留的25家证照齐全、具有一定规模的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则全面进行生态化治理。在此基础上,该区又于今年5月出台了畜禽禁养长效管理办法,以保护水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为目标,建立健全畜禽禁养长效管理机制。
  如今,不论是行走在东苕溪支流北苕溪流域的余杭街道下陡门村,还是穿行在仁和街道各村,昔日河道中的“鸭子大军”已不多见,鸭子排泄物散发的臭味也难闻到,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是碧水潺潺,田园风光。
  丁少华告诉记者,已实施禁养的苕溪、运河流域,水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河水中的氨氮、总磷等主要指标比禁养前下降七成以上。眼下,区里正在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巩固禁养效果。
壮士断腕
  7月2日,随着杭州钱江经济开发区塘南办事处一养殖户在关停甲鱼温室协议上签下他的名字,余杭临平城区周边的温室甲鱼关停签约工作全面完成。这项工作涉及签约农户163户,温室棚541幢、面积34.18万平方米。
(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养殖温室甲鱼尽管给当地农民带来丰厚的收益,但由此导致的河床淤泥增厚、水质发黑发臭、废气排放超标、烟尘污染严重等状况,不仅令人难受,还影响着蔬菜瓜果等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这两年来,余杭区一直在探索温室甲鱼养殖污染治理之路。2013年12月16日,该区发布《关于开展南苑、东湖街道温室甲鱼养殖区域关停整治行动的公告》,正式启动关停整治行动。目前,上述两个街道温室甲鱼养殖的关停整治工作已经完成,涉及温室(大棚)2140栋、面积123.27万平方米,并实施了复耕转产。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落实关停工作督查制度,推动温室甲鱼关停区域在9月底前全面顺利完成腾空、交棚工作。”余杭区渔政管理总站站长沈水良对记者说。
  正是这种壮士断腕的决心,才让浙江上升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这类真正生产优质农产品的企业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不再以产量论英雄,重点是发展环境友好型的高效生态农业,通过品牌化、标准化来提升竞争力,实现提质增效。”丁少华说。
源头把控
  余杭有一个“牛”人,一度曾与生鲜移动电商平台的大佬——美菜网杠上了。“他们把价格压得太低,我不送货了!”余杭区良渚麟海蔬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何麟海谈起往事一脸得意,“后来,美菜网继续与我合作,销量还比以前翻了一番。”美菜网的“宽容”不无道理:由于做生鲜网购的电商平台对于蔬菜品质的要求非常高,因此要找到一个各方面均符合要求的合作伙伴绝非易事。
  走进麟海蔬果园,只见工作人员正在检测刚采摘的黄瓜、番茄、生菜等样品。一台专门用于检测蔬菜的电脑数据显示,蔬菜的抑制率达到了绿色无公害的标准。何麟海告诉记者,菜园里的蔬菜都是先有订单后收割的,每一批都经过自检。检测过的蔬菜包装上贴了二维码,二维码里有品种、产地、种植日期以及施肥用药等信息。“采用这样的方式,既是对产品品质的自信,也是对消费者的承诺。”
  目前,麟海蔬果合作社共有1269亩菜地,种了17个品种的蔬果,日均上市蔬果23吨,这些蔬果除了供应当地外,还销往杭州市区的一些大型超市和农贸市场。
  不久前,在该区召开的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动员会上,副区长李红良说,要实施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创建成功。
  李红良的底气,来自于余杭农业规模化率、标准化生产程度、农产品“三品”认证比例、农产品检测合格率等指标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来自于余杭农产品质量安全队伍建设、检测体系建设、追溯管理、废弃农药包装物回收处置和畜禽禁养、水产品清洁养殖等工作走在全省前列;来自于余杭区2014年获得了“浙江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示范县”的称号等。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