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小平通讯员 宋维龙
本报讯 治污水、抓节水,是“五水共治”的重要内容。金华市把节水减排作为畜牧业污染治理的重中之重,通过畜禽养殖污染的末端治理与源头控制相衔接,有效减少用水量,减轻治污成本,成效初显。经测算,此举每年可为该市畜禽养殖节约用水320万吨,减少污水排放500余万吨。
猪舍地板上有污水,直接拿起水管冲一冲,这对很多饲养员来说,是件很平常的事。可如今,浙江加华种猪有限公司的饲养员在冲水前得掂量掂量:指标够不够?因为从今年开始,该公司将节水指标纳入饲养员的绩效考核,用水量与饲料投喂量挂钩,每超量用水1吨,扣除绩效工资1元。同样的存栏数,饲料投喂量不会有很大变化,生猪的饮用水、防疫用水要保证,那么,节水20%的指标就得靠日常点点滴滴的节约用水来完成。
该公司兽医总监赵彦宗告诉记者,他们将全场的3000多个鸭嘴式饮水器全部改为碗式节水型饮水器,减少了生猪玩水造成的水资源浪费,加上对饲养员的绩效考核,公司4个养殖场每天可节约用水200余吨。“我们对节水一直比较重视,这次出台节水绩效考核举措,是为了进一步强化饲养员的节水意识。现在,前道后道一起节水,效果非常明显。”
在金华市佳乐乳业有限公司运营的兴盛奶牛养殖小区,记者同样看到了这个存栏奶牛1200多头的规模化养殖场为节水做出的努力。养殖小区负责人蒋勤建说,今年公司对全部牛舍进行了改造,将原先的地板改为漏缝地板,增加了雨水收集装置,实现干湿分离、雨污分流。经过改造后,每天可节水60吨,按此计算,全年可节水2万多吨。
金华市畜牧兽医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以来,该市在对养殖场的星级管理考核中,大幅增加了生态、环保等指标的权重,以此引导养殖业主主动节约用水。目前,全市2282家年出栏在100-1000头的养殖场(户)已完成设施改造,160家年出栏在千头以上的养殖场提高了标准化水平,此外,还新建了8家水禽旱养示范场。这些举措的节水效果十分明显,如大堰河农牧场通过自动饲喂设施应用,每年可间接减少污水1000余吨;浙江田歌实业有限公司蛋鸭场通过推广水禽旱养技术,实现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旭源农牧业养殖场运用料肉比、用水量等指标对员工进行考核,每年可节约用水2600余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