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葛勇进
整天和畜禽打交道,不仅又脏又臭,而且又苦又累,选择这一职业的女性少之又少。然而,在美丽的象山半岛,有一位女兽医,29年扎根农村,不分白天黑夜,不管路途远近,只要养殖户有需要,就会立马动身前往,利用自己精湛的技术,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她,就是省三八红旗手、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象山县畜牧兽医总站站长陈淑芳。
进猪舍 入鸡棚
只要养殖户有需求,她随叫随到
1987年从金华农校毕业时,陈淑芳还不到20岁。年轻的脸庞上洋溢着满满的自信,但由于初入兽医行业,常常遭遇养殖户怀疑的目光。凭着一股锲而不舍的韧劲,她利用休息时间钻研兽医技术,走村串户义务帮助养殖户阉割畜禽,防治疫病。日积月累,她在畜禽养殖及疾病防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成为象山养殖户心中的“女华佗”。
象山县泗洲头镇养殖户袁力新至今仍记得与陈淑芳的第一次接触。2007年夏的一天,他养的猪感染了一种怪病,百余头猪都站不起来。心急如焚的袁力新慕名找到了当时在东陈乡兽医站工作的陈淑芳。泗洲头离东陈乡有20公里的山路,本不在陈淑芳服务范围,但她二话没说,当即答应下班后过去看看。查看症状、诊断病情、注射药液……当晚,陈淑芳一直忙了4个多小时才回家。第二天、第三天的晚上,她又准时出现在猪舍,直到猪完全康复。
穿一身白大褂,挎一个畜禽防疫箱,这是陈淑芳最平常的装束;进猪栏,入鸡棚,给畜禽接种疫苗是她最主要的工作。每当出现疫情时,她总是火急火燎,第一时间赶赴现场。2013年4月,局部地区发生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给象山县的养禽业带来了严重的冲击,为做好家禽防疫工作,陈淑芳带领全站人员连续两个月放弃休息,日夜奋战在防控第一线,每天查市场、守道口、排查家禽,白天采血样,晚上搞检测,3个月来,共免疫家禽80多万羽次。因连续工作,她病倒了,发烧到38.2°,仍顾不得休息,坚持在动物疫病防控一线。
帮助养殖户发家致富一直是陈淑芳不懈的追求,养殖场的安危便是陈淑芳最大的牵挂。今年第9号台风“灿鸿”和第13号台风“苏迪罗”给当地的畜牧业带来严重影响。台风肆虐的日子,陈淑芳身先士卒,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在狂风暴雨中帮助养殖户做好防御措施,排除安全隐患。台风过后,陈淑芳又带领全站业务骨干,第一时间奔赴全县各个养殖场,进村入场,爬栏头蹲猪舍,不怕脏、不怕累,指导养殖户消毒畜禽栏舍,加强疫病防治,短短3天时间,就将2.8吨消毒药分送到全县300多户养殖户手中。尽管遭遇了严重的台风影响,但象山县没有发生一起畜禽疫病事件。
陈淑芳与养殖户之间,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感情。她把养殖户的需要当成自己的需要,急他们所急,想他们所想,每当看到他们凝重的脸庞露出笑容时,陈淑芳感到特别得开心。她说:“他们的需要是我最大的快乐”。2012年上半年,当陈淑芳接到上级部门的调令,即将离开象山前往宁波市区工作时,原本她打算为养殖户上完最后一堂培训课后,跟大家说“再见”的。但早已得知消息的60多户养殖户拿着联名信,哭着请求她留下。看着挽留信,一种从未有过的纠结让她久久不能平静。面对养殖户含泪的要求,倾听着养殖户发自肺腑的挽留声,她再也忍不住了,和养殖户们拥抱在一起,自己也成了一个泪人。就这样,她留在了象山。
勤钻研 重创新
她随身携带一本“你问我答”笔记本
精湛的业务技术是获得养殖户们信任的基础。陈淑芳平时刻苦钻研业务,寻求解决畜禽疑难杂症的方法,保障畜禽产品生产安全。二十几年间,她靠自学先后获得畜牧专业大专文凭,兽医专业硕士、博士学位。同时,学以致用,不断攻克畜禽疾病上的防治难题。比如禽流感的免疫,常规注射一般选择在家禽的颈部、胸肌等部位,缺点是容易出现免疫反应,而水禽出现免疫反应特别严重。于是,她探索在家禽的翅膀下背部皮下注射,通过对50多万羽家禽免疫跟踪,无一例出现应激反应。该免疫方法很快获得宁波市农业局的认可并在全市推广。她还随身携带一本“你问我答”笔记本,将养殖户咨询的问题、疑难杂症和自己出诊、解答的技术要点、研究结果都一一记录下来,以提高自身畜禽诊治水平。在2007年举行的宁波市第一届兽医技能大比武中,她还获得知识和技能综合一等奖。
2012年,陈淑芳担任象山县畜牧兽医总站站长,身上的担子更重了。为提高养殖效益,促进畜牧业的健康发展,象山县畜牧兽医总站专门成立了陈淑芳创新工作室,不断将先进的科技成果惠农。全省开展“五水共治”以来,倒逼原先集中饲养于水网地区的养殖户转型转产。而单纯关停拆除养殖场势必影响象山浙东白鹅产量、影响禽蛋供应。如何找到一条有效途径,既能保持养殖业的发展,又能有效地改善水环境,符合“五水共治”的环境要求?陈淑芳苦苦思索,不断试验摸索,创新养殖方式,成功探索出一种让鸭子上岸、让白鹅下海的“水禽逆养”新模式。这一方法不仅实现了水禽安全、稳定和高效生产,而且能有效地改善水环境。
水禽岸养是“水禽逆养”的主要方式之一,即将原本养在河道、池塘、水库里的鸭子、白鹅等“乔迁”到陆地,利用小水池、喷淋等方法为水禽提供饮水、梳理羽毛或嬉戏场所,并通过建立粪污处理系统,避免养殖粪污对水域造成污染。与传统饲养方法不同,这一养殖方式不仅达到了改善水环境的目的,而且还能有效降低饲料消耗,减少水禽发病、死亡情况,获得稳定高产的生产性能。截至目前,象山县已推广白鹅、蛋鸭岸养20余万只。
近日,当记者采访陈淑芳时,她正在考察衢江的生态循环农业环境治理模式。她说,象山作为浙东白鹅的主产区,饲养量已达220万只,但由于半岛淡水资源的缺乏,限制了养鹅区域。如今,“白鹅下海”养殖模式的成功,将成为该县利用半岛三面环海、海涂资源丰富的有利因素,为继续发展浙东白鹅这一主导产业打开养殖空间。
付出总有回报。凭着精湛的业务技术和无私奉献的精神,陈淑芳赢得了养殖户们的一致认可。这些年来,她每年都会收到20多件来自养殖户的感谢信和锦旗,也先后荣获省首届“十佳畜牧兽医员”、“宁波市十佳巾帼建功标兵”等荣誉称号。面对纷至沓来的感谢和赞誉,陈淑芳很平静:“服务农村是我无悔的选择,农民致富是我最大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