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葛勇进
今年的夏天比较凉快,刚刚过去的8月,受台风影响,天气普遍较为凉爽宜人,全省平均气温仅 26.7℃,比常年同期偏低1.4℃,为历史上第3位低。今夏全省高温日数平均为12天,比常年同期偏少7天。最近全省天气的主旋律是多云为主,温度不高,偶有小热,日平均气温大都在22℃-28℃。早晚凉风习习,午后暑气渐收。二十多度的气温,正是人体感觉舒适的温度。自8月7日以来,随着副高减退,我省已难见高温影响。那么,今年会不会出现“秋老虎”?省气候中心专家说,即使炎热消退,凉秋也不会转瞬即到。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徘徊在夏末的冷热变化中。
“秋老虎”出现的可能性不大
气象专家解释,“秋老虎”是指立秋(8月8日左右)以后短期回热天气。一般发生在8月中旬至9月之间。“秋老虎”出现的时间有长有短,一般半个月至二个月不等;有时“秋老虎”来来回回,会有反复。出现“秋老虎”天气时,虽然气温较高,但不至于热得喘不过气来。
“秋老虎”形成的原因是影响我国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秋季逐步南移过程中,短期内又向北抬,在该高压控制下晴朗少云,日射强烈,气温回升。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秋老虎”的表现略有所不同,如华南的“秋老虎”要比长江流域的来得迟,一般推迟2-4个节气。
浙江“秋老虎”出现的时间也不一样,一般浙北地区和浙中西部地区最迟到9月下旬,沿海地区一般到9月中旬,浙西南地区最迟可以出现在10月上旬。
省气候中心的专家说,从目前的天气趋势来看,秋季低温的出现时间和往年差不多,加上届时北方冷空气势力较强,因此,近期出现“秋老虎”的可能性较小。
“秋老虎”对农业生产有利有弊
“秋老虎”如果出现在8月,此时正是各类农作物生长旺盛时期,需要充足光热。若温度高,阳光足,十分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如果出现在9月,则弊大于利,因为温度高了,虽然对农作物生长和成熟有利,但秋季低温来得偏迟,迁飞性害虫往南迁移的时间就会推迟,从而延长了危害时间,对作物产量的威胁很大。前几年,就有秋季气温偏高的年份,我省水稻稻飞虱大暴发,造成防控困难,导致减产,部分田块甚至绝收。
9月份也是浙南食用菌菌棒制作和接种关键期,温度偏高易造成高温“烂棒”,若最高温度超过30℃,接种的菌丝生长不良,杂菌增多,杂菌感染菌棒,引起菌棒局部或全部变黑腐烂,菌棒制作成功率降低,将直接影响效益。
9月天气多阴雨
“露蝉声渐咽,秋日景初微”。尽管暑气渐收,“白露”将至,但秋天并未到来。
气象专家说,气象上的入秋与二十四节气的立秋时间差异较大,立秋时间一般在每年的8月8日前后,而气象上的入秋要求平均气温稳定在22℃以下。我省平均入秋时间,浙北地区最早在9月第6候,浙中地区在10月第1候,浙南地区最迟在10月第2候。
但每年入秋时间差异很大,如1965年,浙北地区9月第2候就已入秋。去年,衢州是10月8日入秋的。如此看来,尽管最近日平均气温均在30℃以下,但入秋仍为时尚早,至少9月初是盼不到的。
据省气象台预测,本周五前全省以多云为主,南部多分散性阵雨,5日至6日受西风槽东移影响全省部分地区阴有阵雨或雷雨。本周我省气温总体比较平稳,大部地区最高气温一般在30-33℃。
虽然秋未至,但伴随着冷空气的光顾,秋凉的味道将越来越浓。省气候中心预计,9月份上半月冷空气强度较强,活动频繁,阴雨天气过程较多,9月上旬后期至中旬可能出现秋季低温,有关部门需做好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