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小平 文/摄
凌晨三点,你在做什么?相信绝大部分人都还在沉睡中。而他,却已奔走在乡间小路上,那车灯长长的光束,仿佛一柄利剑,刺破茫茫夜幕。
也许有人会问,谁这么拼命?其实,这不是拼命,而是他们正常工作的一个片段。今天要说的主人公是遂昌县动物卫生监督所直属分所所长郑荣华。
在基层,他一干就是26年
1990年毕业于遂昌县职业技术学校畜牧兽医专业的郑荣华,毕业后一直在遂昌县妙高街道畜牧兽医站工作。2005年,经竞争性选拔考试,郑荣华成为遂昌县动物卫生监督所一名工作人员。在基层一线,他一干就是26年。
遂昌县动物卫生监督所在全县共设立了3个分所,负责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同时承担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工作,直属分所还负责实施该县唯一的生猪定点屠宰场的屠宰检疫工作。
直属分所包括郑荣华在内共4位职工,分成两组,一周一换,一组负责屠宰检疫,一组负责产地检疫等。轮到屠宰检疫值班的这组,每天凌晨3点就要起床,赶到距离遂昌县城12公里外的定点屠宰场。两个人一个人负责对屠宰的生猪实施同步检疫,一个人负责复核出证。屠宰场每天屠宰生猪80头左右,总量虽不大,但要在两个小时之内,把每一头猪里里外外仔细检查一遍,用郑荣华的话说,“两个人忙得打仗似的,一刻也不得停歇”,所有工作大约在凌晨5点半结束,他们回到家一般在清晨6点左右。“冬天回家时天还一片漆黑,像现在,天已经比较亮了。如果白天没有下乡检查、开会等工作,我们回家还能休息会。要是有其他工作,就只能洗洗直接上班去了,休息的时间都没有,很可能从凌晨3点一直干到晚上6点。”郑荣华说。
节假日,对他来说是一种奢望
中午1点左右,其他人可能正准备午休,可郑荣华和同事却得赶往屠宰场进行宰前检疫。“按规定我们下午5点就结束当天的检疫,但往往会有猪贩打电话给我们,请我们等一等。几乎每天到家都是6点半以后。”
郑荣华说:“屠宰值班的这个星期,前三天还好,第四天人真的很疲倦,有点起不来的感觉。”而不在屠宰场值班的这个星期,两个人要负责5个乡镇的生猪产地检疫。直属分所辖区存栏生猪约为2万头,且大多为中小规模的,接受报检工作量很大。“正常我们是下午6点下班,但往往6点后还有人来电话,说是生猪明天就要出栏,很着急地让你等他下。”
就在记者采访的这天,晚上6:40,郑荣华正在吃饭,一个电话打来,请他进行产地检疫。“在这里工作了很多年,每个养殖户都很熟悉,不好意思拒绝。”郑荣华无奈地对记者笑笑,饭吃了一半,匆匆赶往单位。“我们的生物钟几乎都是被打乱的,即使不值班,半夜3点也会醒来。”郑荣华说,所里4位同事,每周最多只有一个人可抽空休息一天,还要在任务不重的时候。而作为所长,郑荣华休息的时间就更少。节假日对他们来说往往是最忙的时候。拿大年三十来说,大家都放假了,但这天却往往是全年屠宰量最多的一天。屠宰场只有大年初一停工一天,初二下午就有猪进场待检,他们一般只有年初一能休息一天。一年365天,双休日基本没有,假日对他和他的同事来说,更是一种奢望。
他希望,社会更多理解检疫员
“其实,工作多做点,也没什么,这么多年也习惯了。我们最难过的是很多人对我们工作的不理解。一旦碰到生猪检查出问题要无害化处理时,肉贩子就拿我们出气,什么难听的话都有,甚至说我们在屠宰场里有股份,非要让他们把猪拉到这里杀。定点屠宰是国家的规定,有时候想想也挺委屈的。”郑荣华说,希望社会能更多理解他们的工作。“从一名农民的儿子,到现在成为国家干部,我已经很知足了。”郑荣华说,这么多年能坚持下来,离不开家人在背后默默的支持,尤其是他的妻子,既要照顾智障的大女儿,还要照顾上小学的小女儿。“父母都在乡下,年纪慢慢大了,身体也不好,一年我也去不了几次。”这个工作上一直带头冲锋在前的汉子,说到家人,除了些许愧疚,眼里满满的全是无尽的爱。
郑荣华正对一批待宰生猪实施宰前检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