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桑产业是杭州都市农业的优势特色产业之一,2014年全市桑园面积19.9万亩,蚕种饲养量25.6万张,蚕桑总产值6.2亿元,约占全省的1/4。为稳定蚕桑产业发展,杭州市加大政策引导,全面实施落实项目政策,着力提升产业基础设施水平,大力推广新技术,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加强基础建设,桑园布局进一步优化。目前“强桑”、“农桑”、“丰田”等桑树新优品种比例达60%以上,位居全省第一;全市已建成小蚕共育点410个,面积1.6万平方米,位居全省第一;30亩以上连片桑园面积12万亩,位居全省前列。针对桑园失管现象,杭州市加大桑园流转力度,将失管桑园向养蚕大户、养蚕能手集中,确保10万亩连片、优质桑园得到有效管理。
二是集成科技应用,推广力度进一步加大。以方格蔟营茧、小蚕共育和十天养蚕法为代表的新技术得到进一步推广。2014年,杭州市方格蔟使用量2266万片,方格蔟茧占总茧量的70%;小蚕共育蚕种3.8万张,占饲养量的15%;淳安县“十天养蚕法”饲养蚕种3.1万张,占该县全年饲养量的31.6%。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有效保证蚕茧增产增效。通过“种桑养蚕+综合利用”的生产模式,结合项目扶持政策,建立亩产万元的科技示范基地及蚕桑研究院,扩大蚕桑良种推广与自主创新能力。
三是龙头企业示范带动,规模适度推进。杭州市有省、市、县各级茧丝农业龙头企业7家,蚕桑专业合作社52家,占全省40%,其中省级示范专业合作社2家。合同订单农户3.7万户,覆盖全市养蚕户的82%。以淳安茧丝绸总公司为龙头的“企业+农户”和以建德大同的“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已成为全省的典型。
该市将进一步通过桑园流转、增加养蚕期数等手段,依托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培育适度规模经营主体,增加市场运营能力,带动周边蚕桑产业发展。
四是落实增收项目,加大扶持力度。2013-2014年,杭州市农业局在《杭州市发展经作产业促进山区纯农户增收工程项目》中安排240万元资金扶持3个病虫害统防统治服务中心和9个小蚕共育中心,两项目充分发挥小蚕共育中心、蚕茧收烘中心的公共服务功能,截至目前,共服务蚕农1200余户,每年节本增效500余万元。结合项目扶持政策,推进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加强科技应用、管理有效性,有效提升了蚕桑产业现代化水平。 杭建思
淳安县威坪镇楼厦村“十天养蚕法”示范点。(资料图片)淳安县蚕种催青中心。(资料图片) 春浓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