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4版:浙江种植业

一个纯农业村的“种粮经”

嘉善县干窑镇范东村大力推进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

  嘉善县地处长三角核心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较快,部分城郊接合区域的行政村依托区位优势,通过发展物业经济、三产服务业,村级集体经济快速壮大,2014年全县村均集体经济常规稳定性收入141万元,在全省处于较高水平。然而,在远离城镇、交通不便的一些所谓的“偏远村”、“纯农业村”,他们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时,就把目光投向了粮食生产,着力挖掘粮食生产发展的潜力和附加值,尤其是嘉善干窑镇范东村通过发展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成效突出。
  干窑镇范东村位于干窑镇东北部,全村区域面积6.23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358亩,共有农户745户,常住人口2749人。属于典型的“偏远村”,村级工业基础较差,集体经济薄弱,曾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为了摆脱贫困村的帽子,2009年开始,村党总支书记任其荣与村两委班子成员一起,通过组建干窑镇范东植保专业合作社,开展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在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的同时,也发展壮大了村集体经济。2014年实现村级可支配收入112.36万元,其中来自发展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的收入占到40.6%,农民人均纯收入2.532万元。
  近几年来,范东植保专业合作社累计从该村农户手中流转土地718亩,用于发展粮食生产,并采用“大/小麦+晚稻”的传统种植模式。2014年,实现生产总产值134.22万元,扣除生产成本116.79万元后净收入为17.43万元,再加上各项种粮补贴16.5万元,全年净收入33.93万元。
  2014年,通过实施中央现代农业水稻产业提升项目,范东植保专业合作社新建育秧用房(砖混)370平方米,育秧温室(联栋)1800平方米,水泥板田埂300米,播种流水线1条;烘干用房(砖混)370平米,机库(砖混)450平方米,仓库(砖混)950平方米,晒场1600平米,烘干机(12吨+12吨)4台,总计投入资金450万元,开展为周边农户提供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2014年,范东植保专业合作社共为本村及周边地区农户开展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面积1170亩(主要是机插秧),收费120元/亩,成本支出100元/亩,享受政策性补贴80元/亩(机插40元/亩,集中育秧40元/亩),总净收入11.7万元。
  一个偏远的纯农业村,通过发展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方便了周边农户,促进了粮食生产发展,其中的关键在于,首先是有强有力的领导保障,范东村党总支书记任其荣是从原“农业主任”岗位上推选上来,拥有20多年的农业生产一线工作经验,对粮食生产的技术流程“了如指掌”。其次是,范东植保专业合作社采用“流转土地集体经营(718亩)+提供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1170亩)”相结合的模式,粮食生产育秧烘干中心建成后社会化服务能力将提高到3000亩,既保证了自己经营土地的管理需要,又发挥了粮食生产育秧烘干设备的最大效益,实现了“1+1>2”的化学反应。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