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3版:浙江畜牧兽医

王杰:把商品猪养成精品猪

  戴着眼镜,笑容憨厚,你可能想不到眼前这位一脸书生气的80后青年曾是一位年出栏4000头以上的规模猪场的老板,而现在的他猪场不办了却自己当起了猪倌,在畜牧养殖精品化、生态化上做起了文章,走起了畜牧转型之路。
  2014年,原先的石礁农场在舟山市开展的渔农村畜禽养殖业污水排放整治工作中被拆除,王杰开始思索摒弃传统的饲养模式来养猪。怎样让猪肉尝起来有小时候的味道?他决定从猪的品种和饲养模式上进行改善。王杰先引进了100多头太湖猪仔。“太湖猪体型中等,毛色呈黑或青灰色,因此又叫小黑猪,其肉质鲜美独特。”王杰介绍,他不仅在改善猪种上下功夫,还改变了以往围栏饲养的传统模式。走进猪场,小黑猪正满地撒欢奔跑,一会儿拱泥土,一会儿钻进草从中。放养模式让猪的活动空间更大,运动量也更强,肉也因此更加结实而富有弹性。经过这种模式放养的黑猪消耗大,不容易长肉,饲养周期比普通商品猪要多4个月左右,但其肉质鲜香脆嫩,这也就成为了黑猪肉比普通猪肉贵2倍左右的原因。
  王杰说,他一直想用一种对环境没有影响的生态化模式来养猪,在新猪场内,他不仅把猪散养,还把猪-鱼-菜这样的生态养殖模式引入自己的牧场,猪场内的鱼塘三分之一用作小猪们的生活场地,并在上面种上黑猪喜爱的黑麦草,又划出一部分土地种植蔬菜,猪的粪便经过处理后用来种植物、养鱼,植物可以提供给黑猪食用,形成无污染的绿色生态链。
  春节前夕,黑猪肉实体店在定海正式开业了,已经有了一批固定的客户。现在,为了扩大知名度,王杰每天都会在微信朋友圈里贴上黑猪的养殖情况照片。接下来,他还想培育出最适合舟山本地养殖的黑猪品种,并尝试在黑猪肉的衍生品上下功夫,比如生产香肠、开一家自己的黑猪肉包店,打造一个舟山本土的猪肉品牌等。 杨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